(北海9日讯)担忧马来西亚华裔族群在20年后的前景,一群通过面书认识的人士自发设立以非政府组织自居的马来西亚华裔维新社,期望从政经文教各方面改革,而首要任务是让家长醒觉孩子需掌握多元语文,以朝向国际舞台迈进后,再改革政治思维。
马来西亚华裔维新社总秘书陈恩来说,自推崇两线制后发现两派政党导致经济每况愈下,种族分歧,我国的华裔,尤其是年轻人动不动就问候人家父母,出口成“脏”,让人不敢恭维。
他是于2013年在面书写下“20年后的华人是否还是菁英民族?”,这句话引起诸多回响,其中一名网民随后私下联络他,并在交流后,有感华裔社群因为政治因素而迷失方向,面对自我封闭及萎缩危机,因而于2014年4月4日成立了这个维新社,旨在革新,提升华社的自强自信,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上至执政党或者反对党,并没有让华社看见长远的方向及目标,下至教育团体如董总,也没有带领华社朝向一个目标,只是内斗争权夺利,这对未来的华人有前途吗?
华人沉醉在安逸的生活,所以他希望必须让家长醒觉孩子需要掌握三语的能力,再纠正已被扭曲的政治心态及思维。
大马文化渐偏中东
他说,华裔子弟的政治思维被扭曲了,若要改革,必须放下对于政党的感情,可以成为政党党员,但必须跳出框框以事论事,不是盲目地人云亦云,而是以中立角度分析黑白对错。
“我国因两线制,为了选票,即使再好的政策都被扭曲,无论朝野都互相破坏,这并非监督,而是斗烂,在无法制衡的情况下,最终受苦的是人民。”
他认为,马来西亚的文化逐渐的偏向中东文化,朝野政党更一味地推举伊斯兰医院、伊斯兰国际学院,而真正的马来西亚文化的代表人物应是P.南利。
他说,大马文化就是融合三大民族文化,为何要特别区分伊斯兰?这些明显都是为了讨好马来人而进行的政策,却更将我国的伊斯兰教推向偏以中东文化。
对此,他说,大马华裔维新社欢迎,任何国民只要没有在政党拥有职位,年过18岁者都可加入。因为该社的政治立场就是不支持政党形式,反而支持个人,尤其是中立的独立人士。
独中须改革 培养三语人才
陈恩来说,我国华社引以为傲的独中统考历经一甲子,但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栽培三语兼具的专才,否则一味地捍卫母语却忽略其他外语的追求,最终也只是固步自封,无法与国际人才竞争。
他说,虽然华人被赞为语言天才,但如今的年轻人对于华巫英三语都只会半桶水,因为无法掌握马来文而错过了政府所提供的各种国民福利,反指政府边缘化华社,引起沟通不良,进而出现种种问题。
“现在许多马来人都纷纷将孩子送入华校就读,只要30%马来人掌握华文优势,那他们可以取代华裔的地位,届时华人何去何从?许多人自我安慰称,马来人进华校依然无法掌握华人文化,问题是他们要华人文化来做么?他们只需要学会华文就足以取代。”
他说,在80年代,许多的国家要进驻中国市场都需要通过大马华人引路,而如今中国开放后则自强。20年后国际市场若需要进驻中东及印度市场,或许大马人也是他们的首选人才,但那时候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华人,而是马来人,甚至印裔穆斯林。
“华裔子弟必须加强本身的母语之余,也需要外语的辅助,只有父母醒觉,看清楚孩子需要面对未来世界的能力,才能自强不息。”
他本身在70年代是独中生,在离开校园后自修巫英文,而他育有3名孩子,老大及老二是独中生,老三是国中生,因为看见了两者的差异,让他感触良多,并感言并非要否决独中,而是认为独中必须改革。
“一直墨守成规,仅仅为了捍卫母语教育是不足的,反而需要为其增值,好让学生都能朝向国际舞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