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2年安华在其老家峇东埔上阵开始,33年来这里上演了无数次引起国人、甚至世人瞩目的选战,峇东埔,或者其马来文地名Permatang Pauh,已然成为世人所熟知的一个地名。
即使是孕育了安华依布拉欣这位占据大马当代政治史重要版图的人物,峇东埔,一个曾被称为槟城鱼米之乡的乡镇,也如同马来半岛其他默默无闻的小乡镇一样,其地方历史和人文事迹,从未被系统地完善记录。
今天,我们只能从英殖民时代零散的资料中,拼凑峇东埔过去的一些历史事迹,其余的就只能从当地居民口耳相传的传说中拼凑。
众所周知,“峇东埔”一词,音译自当地的马来文地名Permatang Pauh,此地名是从当地地理环境特征而来。
槟城亚依淡区州议员黄汉伟撰文指出,他向一名年长的威省市议员达哈兰询问时,得知地名中的“Pauh”一词为芒果品种,而“Permatang”一词,意为水稻田中供人通行的纵横小路,中文词为“阡陌”。
黄汉伟在文中指出,“Permatang”在马来半岛许多地方都被用在地名中,比如同样在槟城的Permatang Pasir(威省和浮罗山背各有一个地名为此)、Permatang Berangan(位于威省)、Permatang Laut(位于槟岛)等等,而这些地方的共同点为都是稻米产地。
实际上,玻璃市和彭亨州北根也各有一个地名为Permatang Pauh。黄汉伟说,根据他的理解,马来人在为地方命名时,多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和在地状况而定,许多地方的地名来自当地生产的植物,例如树名Jelutong、Penaga、Nibong、Kumbar。
随著地名之意延伸理解,Permatang Pauh,即意味著生产Pauh芒果的稻田之意。
黄汉伟感叹,我国历史教育对于社区和地方史的忽略,使学童对自己生长的社区历史和许多渊源一无所知,这方面的空白,仍有待有志之士填补。
英国人杀“灵龟”地动山摇
英方人士夺取峇东埔土地的事迹,实际上也反映在当地代代流传的乡野逸闻中。槟城家具同业商会会长魏金顺表示,根据当地传说,英国统治者发现这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后,担心他日此地会孕育出杰出的人才,影响他们的统治,因此,在被称为“灵龟”的乌龟山中央打下一支铁柱,以把灵龟“钉住”。
“根据传说,当时一时之间地动山摇、乌天暗地,接著倾盆大雨下个不停。可是英国统治者仍不放过灵龟,继续在其颈项处开了一条道路以把灵龟彻底杀死。”
他说,传说中,灵龟死后,血水流向稻田灌溉河、鼠鹿山而染红了这一片大地,流了7天7夜灵龟才血尽而亡,根据当地人的说法,灵龟虽死,可是它的“灵气”却已灌溉了这一片大地。
日军看重米粮重镇
峇东埔的乡野传说中,也有不少与大山上的一座古堡有关。魏金顺说,他们童年时代被告知该城堡是由一名印度高利贷者所建造,后来在一次他和友人上山考察时,发现古堡处有一石碑刻有JamesLow的名字。
“后来从《英国人统治下的槟城》一书中得知,JamesLow占有当地土地后,即利用警力,差使囚犯在山上建筑这座古堡。”
他说,根据记载,James Low除了是陆军上尉,也是一名农业科学家,醉心于研究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并写下很多有关农业的文章,所以他建立在大山山顶上的古堡办公室,就好像是一个农业研究站。
“日本占领时期,日军驻扎在日落洞山,而农业研究站的办公室则被日军充做行政指挥中心,管制这里的人民与米粮的供应。”
魏金顺指出,当时日军非常重视这个米粮重镇,为了提升产量,开发了水利灌溉,并残暴地要人民一年种植两季稻。
他说,峇东埔许多传闻,与当地的历史甚至当下的生活相联系,后人也可从这些事迹中得到一些反思,因此打算著书记载,希望这些故事可以更广为人知。
大山小山故事多
峇东埔除了大片稻田之外,最让人乐道的境内两座遥遥相对的山丘——当地人称为“大山”(Bukit Merah,也被称为“乌龟山”)和“小山”(Bukit Pelanduk)。
由于两座山丘是峇东埔境内最为显著的地标,因此当地有许多关于这两座山丘的大小传说,有的代代口耳相传,其中也有不少各家长辈传给自家小孩的不同版本。
槟城家具同业商会会长魏金顺土生土长于峇东埔,他正著手采集关于峇东埔的乡野传说和散落在英国文献中的历史资料,打算在未来聚集成书。
他说,据《英国统治下的槟城》(British Settlement of Penang)一书记载,1832年,一名叫做JamesLow的英国陆军上尉,夺取了大山和小山周围的土地,过后连同他所取得的日落洞山(Bukit Jelutong)和淡汶山(Bukit Tambun)土地,都用以种植豆蔻。据悉,JamesLow是在1826年被委派掌管威省,任职期间其管理行政处贪污腐败。
他表示,关于峇东埔地区的开埠史,目前仍未找到相关的资料记载。“不过根据《英国统治下的槟城》,James Low在1832年夺取峇东埔时,也包括大山附近300多英亩的稻田,因此相信当地稻田早于1832年就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