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2日讯)基于槟州制度化拨款导致许多学校申请大笔拨款进行发展建设用途,槟州华校事务协调委员会成员包锦松呼吁各校自行评估申请项目,州政府的制度化拨款只是辅助用途,解决一些迫切、安全卫生等问题,而不是建设礼堂校舍。
他说,若学校需要建校,校方理应向教育部申请,并额外向首长申请特别拨款,而不是纳入制度化拨款的申请项目。
他今日连同评估小组成员许海明及李添霖前往双溪赖启智小学视察后,在记者会上说,他经已第七度审查威北10所学校的申请款项,学校的申请项目款额几乎超过50%,因此希望校方自行审核申请项目。
建校金向教部申请
此外,槟威董联会主席许海明也说,州政府每年拨出1200万令吉充制度化拨款,其中200万供5所独中(平均每所40万)、175万供宗教学校、175万供泰米尔学校、剩余的650万则由90所华小、10所国民型中学、24所教会学校瓜分,平均每所学校可得5万令吉。
他说,许多学校若要申请建设校舍拨款,应该向教育部申请,因为过去教育局都阐明,华校申请的拨款不多而让教育局误解。
“只要华校任何的申请都通过教育部,让教育部知道华校的申请及需求,那么他们才有压力,因为这是教育法令赋予的权益,即使申请信石沉大海也要申请。”
此外,他们也赞扬微型小学的董家协,因他们善用拨款改善学校环境,从原本破破烂烂的校舍、凹凸不平的地面、倾斜的围篱等,都有显著的改善,值得赞扬。
他说,由于微型小学面对资源不足、学生来源不多,村民也不多,要向社区筹款并非易事,所以一般是微型小学,他们都会致力协助争取拨款。
此外,启智小学校长林秀殷说,该校从购地至兴建礼堂耗费超过200万令吉,如今该校申请7万令吉进行提升工程,其中5万充礼堂内部设备、2万绿化校园。
据悉,该校同时申请一栋耗费280万令吉的3层楼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