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罗士打25日讯)慕达农业发展局(MADA)主席拿督依斯迈沙列博士呼吁政府全面改革稻米产业制度,包括让本地白米价格随市场价格浮动,以解决长期困扰稻农的结构性问题,确保产业财富能真正回馈到稻农手中。
他指出,现有的稻米与白米价格体系过于僵化,导致稻农无法分享产业收益,而价格与市场实际状况脱节,也造成进口米与本地白米之间的价差扩大。
“是时候让政府勇敢地推行改革,让白米价格依据市场和进口米价浮动。当价格机制恢复弹性,稻农的收入自然能随之改善。”
他表示,若让本地白米价格浮动,政府仍可针对性地向赤贫阶层提供补贴,以减轻生活负担。
“一般家庭每月大约消耗两包10公斤白米。即使米价从26令吉调涨至32令吉,政府只需为每包补贴6令吉,一年约拨款10亿令吉,便能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需求。”
依斯迈指出,白米价格的调整将直接影响稻谷收购价。若白米定价为每公斤3令吉,工厂收购稻谷的价格可相应提升至每公吨约1500令吉,形成更公平的价值链。
不过,他强调,仅仅让价格浮动仍不足以彻底改变产业结构。
“我们必须改革稻米系统的财富分配模式,确保稻农的劳动成果不再被垄断市场的少数大亨所垄断。”
依斯迈指出,MADA辖区涵盖约10万公顷稻田,平均每公顷产量超过5公吨,年产值接近20亿令吉。然而,巨额利润多数流向主要米厂与经销商,稻农获利有限。
“若这20亿令吉的产业收益能透过各种形式回馈给MADA区内的5万名稻农,他们的生活品质将大幅提升,不再被迫依赖收购价生存。”
他是在接受《阳光日报》访问时强调,政府必须立即执行两个主要步骤:一是让本地白米价格浮动,二是改革稻米产业系统,确保产业收益回归稻农。
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早前(16日)透露,政府正评估业界提出的建议,即将本地白米价格从每公斤2令吉60仙上调至每公斤3令吉60仙。
末沙布表示,部门正在进行影响评估,以确保任何价格调整决策都能兼顾稻农、消费者与业者的利益。白米供应的未来方向将涵盖生产成本、管制价格审查、市场趋势、法律框架及对消费者的影响,并将提交内阁讨论。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