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4日讯)政府自本月1日起开始对部分进口蔬菜如金针菇、杏鲍菇及进口根茎类如粉葛等征收5%销售与服务税(SST),引发业者反弹,批评政策仓促、资讯不明,并强调蔬菜属于民生日常食品,不应加重人民负担。
吉隆坡蔬菜批发商公会会长黄敬发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目前被征收SST的进口蔬菜比例不到1%,主要包括民众常用的进口菇类如金针菇、杏鲍菇等,及根茎类植物如进口番薯和粉葛。
他坦言,实际中税品项尚不明确,政府未列出完整清单,而除了鲍鱼菇是本地种植外,我国市面上约80%的菇类都是进口。
他表示,这几日市场现售蔬菜仍以上周库存为主,尚未接获同行报关被征收SST的实例,预计须待下周新货进场后,价格才会明朗。
他表示,菇类利润本就单薄,业者无法吸收5%的SST,肯定会转嫁给消费者;不过涨幅不大,如金针菇每包仅从1令吉增至1令吉5仙,民众未必察觉。
蔬菜非奢侈品 吁政府豁免民生食品征税
黄敬发也透露,在上周日的业界会议中,许多业者普遍反映资讯混淆不清,哪一些蔬菜被征收SST缺乏明确说明,令许多业者感到不满与困惑。
“这次的政策实施得太急了。我也是上周才获悉,现在我们还不清楚被征收SST的完整名单。要等到下周前往布城出席会议后,才有望厘清实际情况。”
他强调,他反对政府对蔬菜征税的政策,尤其是菇类这类价格亲民、民众日常食用的基本蔬菜,并认为这并非奢侈品,与早期进口水果如苹果、橙子类被豁免SST一样,菇类也应列为免税品。

“政府既然说要减轻人民负担,就不应该对这类民生食品征税。我也相信政府会听取民意。”
官员说法不一 政策资讯混乱
此外,马来西亚进口蔬菜公会会长拿督斯里郑明发指出,早在6月中已听闻政府将对部分蔬菜征税,但询问关税官员时却得出不同说法,有人指是生菇,有人说是罐头菇,资讯极不一致。
他表示,业者现今尚未掌握哪些蔬菜被征收SST,因新货尚未报关,仍在观察阶段,目前市场上多为6月底货源,暂未见受税制影响。
“我们一向来都是透过媒体报导或政府公布才得知政策变化,政府极少主动通知;即使有公布也未必传达至所有人,如此我们仍不清楚具体哪一些蔬菜被征税。”
他补充,番薯本来已在征税范围,这次只是将SST从5%调高至8%;而进口番薯主要用来煮粥或制甜品;本地番薯则多用于炸物或制作糕点,两者用途不同,无法互相取代,不能一概而论。

民生蔬菜不应课税 吁政府关注灰色地带与本地农困
虽然SST实施后蔬菜价格涨幅仅为几仙,郑明发仍认为不应对民生食品征税,以免增加人民日常生活负担。
他强调,反对政府针对日常蔬菜与水果加税,并指出马来西亚农产品无法自给,依赖进口是现实需求,若连基本食品也征税,人民压力将进一步加重。
“一些非法外国经营者在我国做生意未注册、未报税,却能将收入全数带回国,本地业者处处受限,情况极不公平;政府与其加税压榨人民,不如正视灰色地带与制度漏洞,否则只会令本地商家更难生存、税收更少,最终两头不到岸,陷入恶性循环。”
他指出,大马作为开放市场,外国经营者可自由进入本地蔬菜市场,却常因不了解本地需求而低价倾销,导致本地价格崩跌,农民被迫亏本贩售,最终不敢大规模种植。
他亦强调,农粮部未有效保护本地农民,呼吁政府应明确划分本地与外籍经营条件,以保障本地业者与农民的基本生存空间。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