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讯)缅甸发生7.7级强震,波及周边多国,造成该国及邻国泰国数千人死亡。专家提醒,虽然大马不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但民众受促仍需时刻保持警惕。
大马地质学院主席阿都拉昔接受《马新社》访问时指出,尽管马来西亚并不处在主要板块碰撞带上,因此降低了发生大地震的风险,但近数十年来,国内某些地区仍发生数次小规模地震。
“地震的位置和震级都很难预测,地震风险确实存在,比如武吉丁宜曾发生里氏3.8级的地震。不过,目前大马半岛的地震风险较低。若我们说完全没风险,那是不对的。地震等天灾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谨慎,但没有必要过度担心。”
沙巴地震风险高
“沙巴的地震风险较高,因为靠近活跃地震带,沙巴发生地震通常是因为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断层运动而引发。”
根据历史,我国曾发生强震,尤其沙巴在1923年、1958年、1976年和2015年曾发生里氏6.0级至6.3级的地震;在砂拉越,亦曾在1994年发生5.3级的地震。
大马半岛亦曾发生数次地震,震中位于彭亨州武吉丁宜、登州肯逸水坝、森州瓜拉庇劳,以及霹雳州曼绒和天猛莪,地震级数皆介于1.6级至4.6级不等,分别发生在1984年、1985年、1987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和2013年。
新建高楼可抗震
同时,大马土著承包商协会主席拿督阿兹曼表示,在过去十年中,大马几乎所有新建的高层建筑皆是采用抗震材料和设计所建造。
他说,政府通过马来西亚标准局制定了抗震建筑规范,包括欧洲规范8:抗震结构设计—第一部分:一般规则、地震作用和建筑规则。
他解释,欧洲规范8强调的关键要素之一是使用弹簧隔离器,使住宅建筑、摩天大楼和购物中心能够将其地基与地面运动分离,这种灵活性有助于吸收地震能量,从而降低地震期间结构倒塌的风险。
SMART获联合国认可
同时,国家天灾管理机构(NADMA)总监拿督凯鲁沙里尔表示,马来西亚特别天灾援助和拯救队(SMART)保持高度警惕,定期在沙巴等高风险地区进行灾难应对演习。
“尽管大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外,但沙巴,尤其是京那巴鲁山仍是地震风险最高的地区,这亦是为何SMART经常在京那巴鲁山地区展开演习。”
他补充,由于SMART在坍塌建筑物救援方面用于世界级专业知识,而受到联合国的国际认可,并配备了最先进的技术。
另一方面,大马气象局总监莫哈末希山指出,气象局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运营的80个地震传感器,以监测和探测大马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
“目前,气象局也在全国海啸高风险地区部署了83个海啸警报器。大马海啸预警系统(SAATNM)能在探测到地震后的8分钟内向民众发出地震警报。”
大马理工大学灾害预防和应变中心(DPPC)主任卡玛鲁阿扎哈里强调,政府需要加强跨部门的灾害预防工作,特别是在救援机构和紧急应对小组。
“我们亦必须考虑撤离策略,协调应对和紧急应变,尤其是在将大量人口撤离到安全地区。”
他指出,自2015年沙巴地震造成18人死亡后,其团队便一直在该州展开防灾教育。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