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赖13日讯)大约75名小型巴士司机今日举行请愿,呼吁旅游局修改政策,废除7人以上的旅行团必须聘请导游的规定。
马来西亚小型巴士司机公会会长沈开祥指出,该规定源自1992年旅游业法令,虽曾于2009年修正,但已不符合现代旅游模式。
他强调,如今的游客在出发前已透过社交媒体获取旅游资讯,提前规划行程,实际上无需导游陪同,强制导游的规定已不合时宜,反而成为旅客与业者额外的经济负担。
“目前导游费每日250至350令吉,超时另收50令吉,还须负担住宿费。若旅客在我国旅游5天,这5日的导游费用将是一笔沉重开销。”

沈开祥表示,小型旅巴目前只能使用“巴士公司运营许可证”,需遵守与大型巴士相同的法规,包括强制聘请导游,导致业者无法灵活经营。
“巴士载客44人,确实需要导游管理行程,但小型旅巴仅载13至17人,司机已能照顾乘客,无须强制配导游。”
他补充,许多旅客如今以小型旅行团(约13人)形式出行,主要进行城市内接送或短程包车,无需导游陪同,但现行法规未考虑这种模式,影响业者生计。
他说,司机也建议政府,增设“小型旅巴许可证”,适用不同规范,让小型旅巴不再受限于巴士法规,以解决营运困境。
沈开祥指出,司机也质疑,旅游局执法标准不透明,许多司机担心遭打压影响日后申请营业执照(KPL),即使收到罚单也不敢公开反映。
“过去违规会先警告,首次罚单是1000令吉罚款,第二次5000令吉,第三次1万令吉。但如今,一旦查到没有导游,直接罚款1万令吉,甚至没有解释机会。因此呼吁政府改善执法标准,提供调整期,而非立即开罚,加重业者负担。”

沈开祥透露,公会自2019年起多次向旅游局递交请愿信,但因三届政府更替而文件遗失,至今未获跟进,并希望旅游局能在2026年大马旅游年前修正规定,让业者灵活经营,吸引更多旅客。
他说,司机们也质疑政府对非法业者执法不力,却对合法营运者严加管制,导致市场环境不公平。
“我们拥有旅游车执照与旅客保险,可保障旅客理赔,但非法载客者无保障,政府却未严厉执法。若长期放任非法业者,最终受害的将是合法经营者与消费者。”
小型巴士司机公会委员会余杰生表示,过去强制旅游团配导游是因应时代背景,但如今旅客偏好小团模式,自助行已成趋势,该规定已不合时宜。
“我们曾推荐导游服务,但游客普遍拒绝,因为他们在出发前已透过社交媒体获取旅游资讯,认为无需导游。”
“若政府仍强制导游,等同‘强迫消费’。例如,频繁访马的游客前往云顶,导游与服务费恐达800令吉,游客反而更倾向使用电召车或分乘轿车,以降低成本。”
他强调,该规定原为保障旅游业发展,如今却成为限制,现行法规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公会呼吁政府推动小型旅巴许可证改革。
“小型旅巴与巴士的设计及安全标准不同,例如巴士可装窗帘,小型旅巴则不可。既然规范不同,应分开管理,以更符合当前旅游市场需求。”

他指出,机场至云顶包车费约400至450令吉,但导游费高达350令吉,迫使司机冒险载客,若修法,业者将能合规经营。
此外,他揭露,部分陆路交通局官员在鹅唛收费站等地检查司机时,若发现未带导游,便威胁索贿,否则将通报旅游部开出最高1万令吉罚单,此类情况在大马屡见不鲜,也加剧贪污问题。
他认为,该政策对合法业者不公,电召车可自由载客,无须聘请导游或受类似限制,反观小型旅巴业者却面临繁琐流程与严苛规定,影响生计。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