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根据国库控股研究机构(KRI)调查报告显示,马来西亚的小规模小贩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更是城市消费模式转变的缩影。
报告指出,2023年,小规模小贩占全国非正规经济劳动力的15%,其中73%集中于城市,展现了非正式经济的韧性与适应能力。
KRI高级研究助理莫哈末阿米鲁博士在《大马的小贩与小贩空间:案例研究》报告中指出,小贩经济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因为他们不仅提供基本商品与服务,也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
“这项研究发现,小贩摊位主要聚集于雪兰莪、吉隆坡、新山和哥打士打(Kota Setar)等核心城市地区,这些地区受益于较高的消费需求、强劲的购买力以及政府的支持。反之,农村及低密度地区则面临基础设施不足与经济活动有限等挑战,导致小贩摊位较少。”
报告指出,不同地区的小贩摊位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高收入州属以固定摊位为主,而低收入州属则以半固定或流动摊位为主。
“固定摊位,如金属摊位与小贩茶室,显示出较高的资本投资与长期经营的意图。相对而言,单件式摊位及可携式桌面等较小规模摊位,则反映了资金获取受限或短期经营的意图,突显不同地区创业潜力的差异。”
报告指出,随著收入增长及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提升,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变化,越来越多人选择快速且便利的餐饮。
“这样的背景下,小贩提供的熟食成为一种方便且价格亲民的选择,适合所有收入群体。”
报告称,小贩不仅仅是提供价格实惠商品的人,他们更是融入马来西亚集体身份的文化象征。
KRI表示,此研究对政策制定者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带来多项关键启示,其中强调制度支持对于营造有利于小贩经营环境的重要性。
“这包括政府提供信贷支持、改善低密度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制定公平政策来保障小贩的生计。”
报告建议,政府应关注全国各地小贩摊位结构的差异,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协助弱势地区的小贩逐步转型为固定摊位,从而提升经济稳定性。
“认识到这些关键因素,将有助于设计出既能保护传统小型企业,又能强化其作为经济包容性催化剂的政策。”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