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7日讯)在过去,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及大马前首相马哈迪,甚至日本曾推崇“亚洲价值观”,以至于安华命名此书为《亚洲文艺复兴》时,潘永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马哈迪的“框架”内谈及道德、社会平等及不公平施政等问题。
此外,据他了解,安华在撰写此书前,对儒家思想有一定的推崇,他认为昌明概念与儒家社会价值有所结合,其核心精神为仁政、礼智、大同以及小康。
“安华要建立的社会秩序,从政治体制上实行‘仁政’;从典章制度来看,是个有‘礼智’的社会;从民生经济上 ,倾向建立‘大同’,可是维持富裕‘小康’的经济状态。不管“昌明”MADANI的中文概念翻译如何,其实跟儒家思想还有相应的结合。”
他形容,昌明概念就像是“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旨在重塑政府治理的意识形态,以连接多元社会及跨文明为特质。
提出昌明思想具有战略性
“在思想上,昌明概念是具有格局及视野性的;从战略上,是有企图性的。90年代中后期,安华准备接班(任相)所以提出的概念,是具有一定战略上的企图性。”
他解释,90年代具有“公民社会”的理念,而安华在当时提出“昌明”(Madani)的概念,所以部分人会认为“昌明”是具有伊斯兰元素的公民社会。
“昌明概念的提出是具有重大的意义,从马来西亚政治的论述上来看,安华尝试提出,过去巫统60年围绕著两大政治上的主轴为区隔,第一是马来民族主义,第二则是资本主义发展。”
而他提及,安华过去表示,理想中,昌明概念的社会秩序是建立在道德的原则上、公义的原则上平衡自由主义及个人自由。
“马哈迪(过去执政)以资本主义发展来壮大马来民族主义的策略,不管是工业化、私营化或是土著优先的主张。安华在这段时期(马哈迪任相),对马哈迪在立场或主张上没有太大的对立面。”
他也指出,安华曾在族群议题上强调马来民族主义,后转为多元文化主义,且在对公民自由受到限制、批判立场和经济不平等感到不公,安华有著“反体制”的特性,较易获得青年社会运动的认可及支持。
祝家华:安华思想高于敦马
祝家华则表示,出版《亚洲文体复兴》的中译本一波三折,因作者安华在过去30年前撰写后,种种因素,直至如今才成功出版中译版。
“安华(所撰写)的这本书应该受到重视,因(读者)可透过此书用作治国参考,让人们了解安华及了解对国家的核心看法。”
此外,他还借此评价,安华的思想在马来人群体内是超越种族主义者的,在他看来,安华的思想是高于敦马哈迪的。
华研今日举办首相安华著作《亚洲文艺复兴》中译本新书讲评会,潘永强和祝家华作为讲解人,点评了安华的思想,另一名主讲人是陈中和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