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党副秘书长刘镇东认为,在可以看到的未来里,伊党扮演的角色将会与希盟、团结政府对立,因为伊党认为他们本身以后可以靠选举来赢得全国选举。
“伊党跟国盟的想法是这样——只要越来越多人不满政府,他们就越来越有机会,这是他们目前的想法。他并不想跟你(团结政府)一起建国。”
他说,虽然政治上有艺术的部分,但也有数学的部分。那个数学就是,对伊党来说,合作了就不能开骂、煽动,但伊党目前要靠煽动才有人气,即要靠穆斯林的不满来得到支持。
相反地,尽管希盟与国阵的合作是在解散本届国会为止,来届大选是否继续合作还需重新评估,但刘镇东认为,单是从数学的部分来看,希盟跟巫统没有太大的议席冲突。
为此,刘镇东在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称,希盟与国阵巫统在来届大选继续合作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今天经济好,各方面都好,大家对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的期望更大的时候,作为执政集团,你有共同建国,有好的东西可以告诉选民,那么你就更有条件合作,如果你的经济治理得不好,你也不想一起选的,因为你认为对方是包袱。”
他说,越早解决大马半岛的政治方程式,那就对各方都好,也就更容易与沙巴、砂拉越的政党协调。
询及国阵巫统现在很弱时,刘镇东则认为,在一些州属,国阵在地方上的组织及基本盘依然稳,比如柔佛州;并指从国州分开选的情况来看,国阵在柔佛州仍保有基本盘,只是拿不到游子票,因此希盟的票数在开放边界后的全国大选增加更多而已。
另一方面,刘镇东谈到,伊党有经历2个可能突破的年代,第一是1999年第10届全国大选,当时的背景是因时任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1998年遭时任首相敦马哈迪革职,吸引了很多原本没有政治背景或没有公开参政的专业人士投身政治,包括如今的卫生部长祖基菲里等人受到感召,加入伊斯兰党。
他补充,伊党当时也从1995年第9届全国大选仅赢得6个国席,来到1999年第10届大选赢得27个国席,但到了到了2004年第11届大选又跌回6个席位。
他说,伊党当时有一个机遇可以变成全民政党,争取更多人的支持,那么就可能很早就出现由伊党主导的政党轮替,但保守派当时退缩,伊党开明派没办法走出来,一直经过2004年相当糟糕的情况,开明派又在伊党的党内重新有更大的影响力,到了2008年第12届全国大选(俗称308大选)时,就提出了“福利国”的概念。
他不讳言,在2008年大选后,伊党的开明派与行动党及公正党合作组民联,但开明派一直面对党内保守派不信任行动党及公正党的窘境,一直拖拖拉拉到了2015年,伊党分裂,保守派留在伊党,开明派出来成立诚信党。
“在历史上有2个机会,能够成为一个多元马来西亚的代表,但是党内的领袖没办法撑得住,因没有一个魄力与意愿去改变整个格局的领袖。”
至于人气正旺的伊党登嘉楼州务大臣兼甘马挽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阿末山苏里是否有改变的魄力,刘镇东则表示,现在的伊党,面对的一种情况就是如何结束现任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的时代,然后再进入山苏里的时代,这是不容易的过程。
刘镇东说,山苏里现在进入了国会,伊党人对山苏里寄以厚望,视他为未来的首相人选,但山苏里需要过一个坎,那就是伊党过去2次都无法突破的事;在过去40年,伊党基本盘是相对保守,地理上是集中在大马半岛北部,但真正要执政全国,就要说服大马半岛中南部的马来人、全国华印裔、沙巴及砂拉越,否则的话,就无法执政中央。
他称,现在的伊党领导层是1982年开始进入核心领导,当时的背景是伊党革命后,部分中东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变大,大马也有伊斯兰复兴运动。
他说,当时的大马伊斯兰复兴运动下,其中一个重要领袖就是当今的首相安华,其他领袖则还包括伊党主席哈迪阿旺,而安华在1982年参加国阵巫统,成为巫统的伊斯兰带领人。
他补充,在伊党方面,原本的领导阿斯里被新一代领袖完全连根拔起,其中一人就是当时35岁的哈迪阿旺,他当时在伊党已开始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从副主席、署理主席到2002年6月开始当上主席,当了22年主席,若算上进入领导核心则是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