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NACCOL)早前指,政府将推出“昌明大马白米”计划,以3种包装,其中10公斤装售价为30令吉价格,预计在下个月上市。
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粮食)专案小组主席兼武吉甘当国会议员拿督赛阿布胡申在作出这项宣布时,提及“昌明大马白米”将不分本地白米及进口白米,不同米种皆统一价格来出售,此举引起各方的混淆,最终导致农业及粮食安全部秘书长拿督洛曼哈京出面澄清,本地白米新价格是赛阿布胡申的私人倡议,尚未获得内阁批准。
对于这项白米计划,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长方志民认为,能提出不分米种推统一价格的计划,本身就像派一个不知米价的“外行人”来搞米。
众所周知,本地米与进口米的价格有一定的落差,特别是国家去年9月宣布调整进口米价格涨价36%至3200令吉,当时的10公斤装的进口白米至少涨价4、5令吉,如今的进口米每10公斤售价是38至40令吉起跳。
本地白米方面,因政府有价格上的管制,即10公斤包装的本地白米顶价为10公斤26令吉,因此进口米在去年涨价逾三成后,不少人转向购买本地白米,这也导致我国市场一度面对白米供应紧张的问题。
他补充,本地的稻谷收购价已涨,因此不少米厂业者在收购及加工后的本地白米成本比所设的顶价更高,每公斤的成本价可能就要2令吉80仙,因此对许多本地米厂来说,政府规定的顶价(10公斤包装本地白米售价26令吉)是会导致米厂亏本,因此减少生产。
为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许多人而言,“昌明白米”是变相涨价,即从10公斤包装的本地白米售价26令吉调至30令吉,但方志民表示,不少人的确是这样的理解,但官方说法是“提升”,即这款包装未必都是本地白米,也有属于比较昂贵的的进口米。
“那现在的问题是,原本售价26令吉10公斤包装的本地白米,可以在这个措施下售卖30令吉,但这款30令吉包装的10公斤白米又要有进口米,那是不是有可能办到呢?接下来有谁会生产呢?”
方志民表示,在这项课题上,他可以理解官方处于两难,若要推行下去,政府可以发一些针对性的津贴、补贴给生产商,但监督必须要到位,否则也是“白忙活”。
他说,平民的生活成本提升,政府可以针对性补贴,需要找出根源,比如政府可以津贴本地稻谷来继续推出26令吉10公斤本地白米,但监督必须做得到位,而且适时探讨国家稻米公司的垄断式合约,以让白米市场更具竞争力。
他认为,官方要推出一个政策,必须要找米较、米商及相关生产商业者组织坐下来商量,本地白米成本提升应当如何处理、进口米又应当如何做,这些都是需要各米商来讨论、达成共识。
他也与《东方日报》分享,糖厂供应商之前推出普通白糖(1公斤包装售价2令吉85仙)与价格不受政府管制的精制白糖(Gula Putih Premium),此精制白糖的售价约每公斤包装4令吉60仙。
他说,他当时询问厂家询问两者的不同之处,对方表示精制白糖是经过更深层的过滤,质量和纯度更高,此举推出市场不久之后,结果自然是“翻车”。
“因换一个包装就出售相差近一倍的价格,自然鲜少人问津,尔后糖厂就以‘捆绑’的方式来强迫零售商以‘2对1’的比例来购买普通白糖及精制白糖,执行期间的问题不断,还有执法单位突击检查、开罚单给同业等,现在又不用配额了……”
他说,对于柴米油盐这类日用品,零售商都是赚个蝇头小利而已,但问题既然发生了,那么政府就要去解决、探讨问题的根源,若有一天搞到负责生产的米商、米较业者都无法赚到钱,米商不去跟农民买米来生产,打乱市场操作,那就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方志民认为,解决白米价格问题需要有长短期的计划,必须要去了解根源何在,尤其是目前稻谷起价,有利于农民的收入,而且还享有政府津贴,因此政府应该鼓励更多国人研发更优质的种子、鼓励更多农民种米,以应付大马老百姓每月需20万吨的白米。
他说,在令吉贬值下,进口米的价格肯定上涨,若本地白米足以应付市场的需求,那么本地白米就可以保持在一个具有竞争力又相对廉宜的价格。
“政府也可以试一下研究合约、作出逐步的开放,不能让国家稻米公司(BERNAS)垄断,要开放让几家展‘寡头式’的良性竞争,这也让老百姓能够吃到更便宜的进口米。”
他认为,尽管前朝政府颁发给国家稻米公司10年的特许经营权,但政府可以研究或重新检讨合约,毕竟之前也曾花了不少钱来延迟或推翻东铁、隆新高铁等的合约,对老百姓那么重要的白米,没有不能够检讨的理由。
他补充,大马是一个热带国,现在是2季收成,但环顾全球的稻米情况,我国的白米收成可去到3季。
方志民也以素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美誉的中国已故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生前提高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温饱问题来作为例子,并指大马实际上不乏优秀的农业技术流人才,因有本事生产品质一流的树胶、棕油、榴梿,有本事生产研发世界闻名的猫山王榴梿,没有理由无法研发出更好、更多的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