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9日讯)华研智库认为,希盟与巫统在2023年的选举合作,将检验两者的合作是否受彼此基层的认可。一旦在实务操作和权力安排上皆证明有其正当性,有利于构建未来的政治新秩序。
华研智库委员会副主任潘永强和委员李泰德今日在题为《2023年6州选举:绿潮结构未变,检验希盟国阵选票转移效应》的分析报告中,如是表示。
他们指出,6州选举是希盟与巫统首次在选前结盟合作,将对两个重要趋势起著检验作用,对马来西亚未来政治发展将有重大意义。
“如果希盟与巫统经过整合之后,双方票源和支持者能相互转移和产生互补作用,亦即希盟支持者愿意在巫统上阵的选区支持过去的宿敌,相对的巫统支持者也乐意在国阵没有上阵的选区拥护希盟候选人,彼此就创造票源转移和叠加的效果。”
他们认为,一旦证明希盟与巫统的选票可以成功地互相支援,加上基层组织在某程度上不排斥相互助选,那么就会重演 1952年吉隆坡市议会选举的经验,并带来政治上重大意义。
1952年马华和巫统在吉隆坡地方选举上偶然合作意外创造出联盟的模式,即国阵的前身,促成两党历史性的结盟,开创了马来西亚往后70年跨族群的政治秩序。
“若希盟与巫统在6州州选的合作再实务操作和权力安全上皆证明有其正当性,有利于构建未来的政治新秩序。”
他们指出,从选民投票行为而言,非马来裔选民仍对希盟保持高度支持,希盟支持者在转移选票给巫统时,比较没有困难。
为求团结政府稳定,华裔选民会接受希盟号召,在没有希盟参选的选区,支持昔日对立的巫统候选人。
“马华没有参选,也会缓解华裔含泪投票的困难。但要让巫统支持者把选票转移给希盟候选人,将会有一番阻力,无法全数转移给希盟。”
他们认为,此次州选不能理解为期中选举,因为与全国大选距离不足一年,间隔过短。
而在野党欲将州选等同于公投,此诉求也欠缺合理性,除了缺乏明确的公决议题,新政府也没有严重施政失误。
“由于6州州选距离2022年11月全国大选不远,安华上台后姿态谨慎,惟缺乏重大政绩,总体的社会经济氛围仍在提振之中,因此预期选民投票行为不会出现结构上的剧烈调整。仍旧延续去年大选的格局,两大阵营基本面将维持不变。”
换言之,国盟在马来选民方面占优势,非马来裔选民则集中支持希盟,比较大的变数在于巫统支持者的流向,至少1/3巫统选票无法转移给希盟。
他们也点出,去年大选的绿潮现象,国盟大有斩获,但宗教并非唯一因素。
根据华研智库在2023年1月发表的报告,就已指出绿潮背后其实存在著阶级差异和经济因素,也反映了疫情带来的政治冲击。
这些政治冲击包括马来中下阶层的经济困难、收入减少、城市马来青年的就业危机,以及在道德和贪 腐问题上对巫统不满,让不少马来选民对国盟更具好感。
“这些宏观的社经结构困境,并不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上台后就能在短期内解决,巫统领导层仍由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把持的状况下,也难以召唤传统的选票回流。”
尽管如此,他们认为绿潮兴起的结构面向虽没有消解,但近半年已受到一定遏制。
他们指出,安华上台后首要战略目标就是稳定政权,在涉及身份政治上姿态谨慎,在大学固打制、性别议题、统考立场上表现保守,对财经改革也暂缓处理,一切以6州选举过关为考量。
“安华不触怒马来选民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有阻遏绿潮蔓延的作用。全国大选后国盟失去执政资源,各种社会利益相关者也会调整政治取向,都对绿潮起到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