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5日讯)马华发言人苏仪芳质疑,政府有意推展的“房屋信贷担保计划”(SJKP)是否最后因为购屋者供不起而搁置或沦为被银行拍卖的产业?
她对地政部协助B40群体拥有自己房屋的努力表示欢迎,但她认为政府提供高达120%融资担保,作为支持首购族及无固定收入群体拥有自己房屋的方案,恐怕是华而不实,甚至最终沦为“白象计划”。
她强调,借钱还钱是任何融资计划的基本原则,因此无论政府提供多少比例的融资担保,借贷者最终还是得要偿还贷款。这项计划可能导致一个人数庞大、“供不起房却勉强买房”群体的出现,即本来不具备买房条件者,买下与本身经济承担能力不符的房屋,在无法承担长期房贷供期的情况下,以致最终面对银行收回及拍卖的命运。
“按一般可负担房屋价格30万令吉,贷款35年的方式计算,每月约1500令吉的供期等于他们最低的月薪,无固定收入者如何供得起?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在3到5年后造成一大批被银行收回及拍卖的产业。”
她说,政府应该先著手启动经济的转型,以提高国人的薪金水平,同时加强调整可负担房屋的规划,特别是在二线城市,让可负担房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负担房屋。
“这包括,政府可重启或进一步推广‘先租后拥’的政策,制定条列如建设一批低价房屋,或类似之前国阵政府曾推出的人民组屋计划,让低收入或无固定收入者租用这些房子,待若干年后让他们拥有这些屋子,对于他们而言这才是真正负担得起的房屋。”
“此外,类似新加坡及香港供低收入群体申请的公宅或公屋概念也是可行的选项。政府强制发展商建设15万令吉以下的组屋,让首购族先租下有关组屋居住,直至他们租用有关房屋至若干年后,这些房屋将属于他们所拥有,这项措施比起为他们提供融资购买可负担房屋的方式,而最终因无法长期负担房贷供期而被迫放弃,更实际及可行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