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雪兰莪25日讯)虽然峇冬加里营地土崩事件搜救工作已经画下句点,但是搜救人员坦言,受灾者家属求救的声音仍然萦绕在脑海中。
雪兰莪消拯局乌雪第6区主任阿末迪表示,当时很多幸存者都请求搜救人员,救救他们受困在土崩中的家人。
42岁的阿末迪有著18年担任消拯员的经验,坦言在12月16日凌晨2时接获投报后,深知这是一场艰难的搜救行动,因为涉及很多的死伤者。
由于身上肩负重任,他与其他机构的人员竭尽所能救出受害者。
“的确,有很多请求仍在我耳边回绕,其中有‘帮帮我到那个帐篷,寻找我的孩子和家人’。”
“(当时)我们能够回答的是,我们正在努力,将会尽全力寻找和帮助在营区的家人。”
“若持续关注幸存者的情况,我都会掉眼泪,不过我们作为救援人员不能露出软弱的一面。”
“然而,我们发现有些幸存者还可以沟通,有些则处于虚弱和受创伤的状态。”
阿末迪周日接受《Astro Awani》访问时讲述整个搜救行动过程时表示,新古毛消拯队最先抵达现场,因此他们听取该消拯队的指示。
他说,搜救队在遇到第一批幸存者时,发现有些幸存者受伤,比如手断和脚断。
“在第三天、第四天和随后的几天里,我们认为如果有受害者(在土崩的位置),他们可能已经死亡。”
“不过,我们也在警方普通行动队(PGA)和大马武装部队(ATM)的协助下成立了特别的搜寻队,从(事发地点)直至可东东河进行大范围搜查。”
“大多数受灾者都在 A 区(山景区)。如果我们想在清晨穿过 B 区(田园区)和 C(河景区)到达A区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土地还是软。”
“这是我们在拯救30多名受困的人,包括14名员工时,所面对的第一个困难。”
从幸存者获取更多位置讯息
阿末迪说,搜救队也努力从幸存者口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将他们带到现场,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失踪者的潜在位置。
他提到,为了方便行动安排,搜索地点被分为A、B、C和D(绿屋)区域。
“搜救队很难搜索大约15英亩的烂泥或土崩区域。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这样我们就不会搜索整个区域。”
“罹难者的位置的深度有7公尺深,你也可以看到搜救队早期出来时浑身泥泞,这确实表明土地真的很软。”
他坦言,消拯局从来不知道Father's Organic Farm营地的存在。
“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营地的存在。所以我们(在最初的投报中)得到的信息,是有一扇白色的门(在事发地点的入口之间)。恰好云顶的消防队已经抵达,警察已经在那里指路。”
否认太迟使用探测设备
此外,阿末迪否认了有关搜救队在土崩现场,太迟使用探测人体设备的说法。
他解释,只有在搜救队确定再也找不到幸存者后,才会使用该设备。
“搜救行动必须先进行,第一天有很多救援队,因为我们要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寻找幸存者。”
“搜救行动的第三天,我们确定可能已经没有受害者活著,然后探测设备才被带进来。”
阿末迪说,从行动的第一天到第三天,估计动员了来自各个机构的800多名搜救人员,其中200人是消防员。
除了消防队,参与搜救行动的主要机构是大马皇家警察(PDRM)、大马武装部队、大马特别搜救队(SMART)和大马民防部队(APM)。
现场搜获物品交回家属
在搜救任务中,阿末迪说,他的队伍发现了相信是受灾者的各种个人物品,包括大约5000令吉的现金。
“在我见到这些受灾者的第一天,我没有考虑任何物品的事情。”
“所以我们进行了搜查,我们除了寻找受灾者外,找到的物品也会交给警察。即使是已经死亡的受灾者,我们也将他们身上的东西交给他们的近亲。”
“我记得第一天,除了手机等个人物品外,还发现了大约5000令吉现金,交给了警方。”
搜救无结果情绪低迷
艾哈迈迪说:“我想告诉你们,当我们作为救援队成功找到遇难者时,那是缓解疲劳最有效的药物。”
他坦言,在12月18日和19日,连续两天没有任何发现后,搜救队情绪受到影响。
“所以在12月19日结束时,我们不得不为他们做心理治疗。”
“我们给出信心喊话,第二天可能会有线索,让搜救队再次有信心。这是救援队的困难之一,因为就像我说的,如果没有结果,我们会很低迷。”
他形容,在自己参与过的所有搜救行动中,峇冬加里土崩事件中,各机构单位的配合是最密切和最优秀的。
在12月16日凌晨发生的土崩事件中,共有 92 名受灾者,其中有 61 人幸存,31人不幸罹难。
最后一具罹难者遗体是一名男孩,于24日下午4 时 53 分,在 A 区 1.5 公尺深的睡袋中被发现。
由于所有失踪者已经成功寻获,搜救行动于周日中午 12 点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