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7日讯)华研智库认为,第15届全国大选有可能会出现有史以来首个悬峙议会,而国阵与国盟和国阵与希盟组成政府是两个最大的可能性。
华研智库指出,纵观有关趋势,11月19日的全国大选有可能呈现出没有任何阵营过半的结果,届时各联盟需要拉拢其他政党,以凑足至少112个议员的支持来成立新政府。
“究竟是什么联盟可以达成协议成功组织政府,将是选后最为关键的发展。”
若只将焦点集中在希盟、国盟与国阵三大联盟,先不将区域性的政治联盟纳入考量,则会有四种合作的可能性,分别是(1)国阵与国盟、(2)国阵与希盟、(3)希盟与国盟、(4)国阵、国盟、希盟合组大团结政府。
华研智库分析国阵与国盟合作的可能性,并指出尽管喜来登事件促使国阵、伊斯兰党和土著团结党合作,然而,此三党共享同样的选票市场,因此其竞争关系会大于合作关系。
从2020年后直至国会解散前,各党的摩擦不断发生,尤其在2021年8月,巫统“官司派”成功拉下慕尤丁,国阵和国盟的不咬弦,彼此的紧张关系恐怕无法在短期解决。
分析认为,这个联盟在选后组成政府的可能性仍旧存在。
巫统此前与希盟在霹雳州议会联手罢黜州务大臣后,却还是选择继续与来自国盟的伊斯兰党和土著团结党共同执政。因此,类似的问题也有可能在本次全国大选后再次上演。
而国阵与希盟合组政府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希盟若在来届国会成为第一大阵营,意味巫统可能上演滑铁卢,不仅将大部分马来选区拱手让给国盟,甚至在新国会沦为排名第三的阵营。
“希盟若须凑足过半议员组织政府,除了若干沙巴、砂拉越政党外,可能会将巫统纳入考量,并成为合作的政党。”
华研智库分析,希盟在2018年赢下选举后只执政了22个月就倒台,其中一大因素是缺乏马来选民的支持与信任,在野党得以透过煽动种族与宗教的情绪来加大马来社群对该政府的不满。
分析认为,希盟应从这个经历中吸取教训,招揽一个具有相当马来基层势力的政党加入政府,这可降低新政府再度被标签为反马来人。
因此,在希盟目前似乎不可能与土著团结党或伊斯兰党合作的状况下,巫统将成为另一个合作的选择。
由于以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为首的“官司派”坚持在雨季举行选举,并在选举提名前夕割爱不少重量级领袖,阿末扎希必会对巫统在本次选举的挫败付上政治责任,在即将举行的巫统党选可能被撤换。
“若由凯里、希山慕丁或是原任首相依斯迈沙比里等较不具负面形象的人物领导溃败后的巫统,相信将进入凯里所谓的 ‘清理巫统’的阶段,巫统可能意识到未来的全国大选也需要其他族群的支持,进而走回中庸政治的轨道。”
这意味著希盟与国阵合作组成新政府的可能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