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日讯)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才逐步放宽,全球各地包括大马,面对新的健康威胁——猴痘。
这一波猴痘感染始于5月初,是在英国鉴定首宗病例。至今,已有99个国家通报相关病例,其中92个国家不曾有猴痘感染史。
猴痘是一种由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引起的疾病,通常只在非洲大陆发现,并通过动物,尤其是啮齿动物传播给人类。
尽管大马至今都没有通报猴痘病例,但我国能够幸免于这种疾病的传播吗?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大马多个邻国通报了猴痘病例,其中新加坡病例最多,达16宗。
在7月,一名45岁旅居新加坡的大马男子,到访柔佛时被确认为阳性,他的接触者为阴性,其他疑似病例都被确认为阴性。
专家提醒,若大马发生猴痘病例,防疫疲劳和猴痘污名化这两大因素,将决定传播程度。
国大病毒学家玛蒂雅纳兹里纳教授向《马新社》指出:“不愿承认,但不得不说,猴痘病例很大可能在某一天传到我国。”
不过,她说,猴痘的传播很可能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容易控制,因为这种疾病不像新冠肺炎那样容易传播。
猴痘通常通过接触体液、直接接触天花持有的病变或水瘩,以及暴露于受污染的物品(如床单)传播。猴痘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液滴传播,即使它只能在近距离发生。
据知,猴痘潜伏期为5至21天,而感染为2至4周。采取新冠肺炎预防措施,如保持人身距离和戴口罩,可以防止猴痘传播。
然而,在经历了2年的行动限制和有限的社交生活后,人们厌倦保持警惕,高兴能够恢复之前的生活——简单说,人们正经历防疫疲劳。
大马莫纳什大学心理学家瑞秋陈(Rachel Ting)说,随著人们从疫情中恢复过来,想著回到过去的生活,自由移动、不受人身距离限制,以及大型聚会,这为疾病传播开辟了道路。
“我认为,高度警惕是自我保护的行为,当一个人感到疲惫时,这种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猴痘多数病例是在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群体(LGBT)中通报,一般涉及男男性行为,一个受到我国法律禁止的性活动。
马大流行病学家拉菲达阿末教授说,这种污名化可能导致那些感染这种疾病的人保持缄默。
他强调,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猴痘,不只是LGBT或男男性行为者,因此必须消除这种让人们害怕检测,进而导致延误就医或尝试自医的观念。
他说,临床医生也必须认识这种疾病,以免像国外报导那样,将猴痘和普通水痘混淆。
目前的监测方法包括,医生报告任何出现猴痘症状的患者病例——如发烧、疲倦、淋巴结疼痛肿胀、手部,面部和生殖器出现水泡。除了采集样本进行检测外,他们还需要记录患者的病史和旅游情况。
卫生部长凯里也表示,若我国爆发猴痘疫情,猴痘疫苗仅适用于高危医护人员和密切接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