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8日讯)原名为Wan Ahmad Fayhsal Wan Ahmad Kamal的国民团结部副部长袁怀绍,自从改了中文名后就在华社引起讨论,袁怀绍本身也感到惊讶。
他说,改用中文名的真正的原因,是中文媒体的翻译不统一,所以华社很难理解记得他得名字。
袁怀怊从政以来,在中文媒体上曾先后出现“旺费沙”、“旺阿末费沙”、“万费沙”等不同的译名。
他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说,于是在今年2月8日,取了一个源自福建话发音的新中文名“袁怀绍”。
袁怀绍被询及华社对中文名字的反应时也说:“当行动党领袖倪可敏多次在政治演讲提到我的中文名字时,我感到很惊讶。”
他指出,倪可敏说袁怀绍取中文名显示他认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对此袁怀绍不讳言,中华文化也是大马文化的一部分。
他也认同,槟城福建协会提议取一个让华社轻易记得的名字是一个好的举动,自己也同意这么做。
他笑言:“我感到很荣幸,我的名字和一名中国古代的将军袁绍的名字相似,相信为我的中文名增添了运气。”
“作为一名巫裔,我很自豪我有一个中文名字,我也有兴趣学习中华文化和历史。”
不同意废除多源流学校
袁怀绍表示,不同意废除多源流学校,但认为应加强多源流学校的国民性及强烈的国民精神。
他解释,所谓的国民精神,不仅包含马来文化,还包含其他对种族和宗教的理解,但是核心和支柱必须以国民文化为基础。
“我的个人看法是,废除多源流学校已经太迟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多源流学校的民族性,从小培育国民团结。”
他认为,我国应该加强国语教学,促进更多的跨种族和文化教育、举办更多涉及各多源流学校交流的课外活动。
他说,这样可以让我国的儿童,从小与多个种族互动,用国语自在地交流,从小培养种族之间的连结、互相尊重、理解和关爱。
“这是唯一的共同点,是我们最容易达成的目标,我们可以培养国民团结。如果我们无法做到,国人将永远拥有平行的思维,只会为自己的种族考虑,长久来说对国家发展不好。”
同时也是土团党青年团长的袁怀绍,在丹斯里慕尤丁出任首相期间,曾经建议政府逐步废除多源流学校。
袁怀绍当时为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他在2020年8月26日在发面子书贴文,批评国民团结部长拿督哈丽玛在国会上称,政府无意改变国家现有教育体制的立场。
当时他说,多源流学校无法让学生培养出深厚的国家身份认同感,不少观点都认为,多源流学校抵触联邦宪法。
随著慕尤丁政府倒台,袁怀绍也调往国民团结部。
另一方面,袁怀绍在专访时也提到自己的求学之路,他说,自己虽然从小就读马来人为主的寄宿学校,但是他的学习道路上,有很多非巫裔的的恩师。
毕业于化学工程系的袁怀绍说,有一位华裔老师在他中四和中五时教导化学,待学生如孩子,所传授的知识,也奠定了自己职业的成功。
“我不会以种族的角度看待我的老师,我会以,这是一个传授我知识的人来看待,我和教师的关系很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