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日讯) 有5%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会在确诊的第7天左右恶化成重症风险,而大部分患者的恶化速度可发生在短短的半天至一天内,因此患者受促时刻留意身体发出的“讯号”,避免错失求医时机。
前卫生部副部长李文材指出,持续高烧、上吐下泻及食欲不振都是病情恶化的前兆,轻症患者更易陷入送院前死亡(BID)风险,故受促对病情保持敏感度,迟迟未复原者需尽早入院治疗。
卫生部数据显示,国内单日死亡病例中,几乎有1/4为送院前死亡案例,死者生前多为居家隔离的患者。
李文材接受《东方日报》表示,虽然发烧、腹泻和胃口不佳都是冠病症状之一,但情况若是持续甚至加剧,或许就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他指出,送院前死亡案例增加的缘由主要是涉及“快乐缺氧”,二来便是居家隔离措施,让确诊者曝露在没有医疗设施下的机率提高。
他引述卫生部早前针对600名分别为一级及二级的冠病患者,所展开的调查报告,当中有5%的确诊者,从无症状或轻症中恶化,最终演变成重症。
“这也相等于每20名轻症患者中,就有1人的病情变成重症。”
他指出,无症状或轻症患者,演变成重症,一般会出现在确诊后的第7天左右,病情恶化或只需半天至1日的时间。
他续指,面对侵蚀肺部的病毒,人体会逐渐变得虚弱,身体会透过不同的方式去传达不适,稍有不慎,一旦错过黄金时间,便会加重施救难度。
李文材解释,所谓的轻症转重症的过程正如水滴入杯中,而人们往往只注视满溢的瞬间,即忽视轻症期间,病毒仍旧存活在人体,并可能不断侵蚀我们的健康。
他也分享身边一宗案例,指早前一名友人确诊后一直相安无事,未料在确诊后第5、6天时,忽然变得食欲不振,接下来更变得难以进食。
“我让他检查血氧,果真指数已掉到93%了,我告诉他不好再等了,最好马上入院。”
友人听从他的意见并呼召救护车,在等待过程中血氧持续下跌至90%,顺利住院后,隔天便转重症!
所幸的是,经过深切治疗后,现人已平安出院。
他坦言,一般百姓对于医疗知识并不熟悉,一些患者家中就连基本的健康检测设备都没有,所以当他们意识到危急时,很多时候为时已晚。
他提醒不幸确诊的民众,必须时刻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敏感度,必要时务必求助救援单位,勿要拖延。
另一方面,作为心脏科医生的李文材,直言政府不能只依赖医疗团队救治患者,尤其是我国医疗系统已濒临崩溃边缘,更应该善用其它政府资源,从非医疗专业方面著手,减轻前线人员的负担。
“其实政府可以训练一批人,专门接载确诊者到医院或是冠病评估中心,并授予司机防疫知识,或在车中设置一些防疫装备。”
一味等待医院的支援,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家属都是种煎熬,也因此频繁出现人还没来得及到医院,就断气的情况。
也是人民公正党卫生事务发言人的李文材认为,政府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应设立监督部门,透过与确诊者通话或视讯方式,一一监察患者的病情进度。
“此举除了能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还能及早发现不寻常的病症或其它问题,也可以教导教他们应该要怎么做?”
他续指,有关举措曾在过去,被中国武汉爆发疫情时所沿用,亦有效避免患者白白错过治疗时间,或许能拯救更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