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7日讯)本著以人文教育深耕社会,《新纪元人文学堂系列1:华商先辈·人文情怀》自上个月23日开始,每逢周四都于线上讲座和大众谈论先辈们的事迹,本周四迎来第六场,主题为《矿家陈秀连和他的文化遗产陈氏书院》。
这场讲座由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系主任张伟隆主讲。
相信雪隆地区的居民对于陈秀连路、陈秀连轻快铁站中的“Chan Sow Lin”,但你又知道陈秀连的事迹吗?陈秀连祖籍广东番禺长湴村,除了是我国著名的企业家与慈善家外,更是雪隆区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他童年与许多南下的华人一样,家境贫穷,有上学的时间只有一年半载,未通文墨,但会利用空闲时间,向一名学塾老师学习中文,精进自己的读写能力。后来他为了方便与外族沟通,便决定学习马来语,这对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张伟隆指出,陈秀连是在1867年、16岁时来到槟榔屿(即现在的槟岛)落脚,后到霹雳拿律锡矿场工作,并成为五邑(海山)派的一员,很快就学有所成,崭露头角。他还参与过第三次拿律战争,并在五邑派与四邑(义兴)之间协调,跟促成双方和解,因此对于邦咯条约顺利签订功不可没。
进入英治时期初期,陈秀连曾协助英方镇压马来社会反抗势力;据英国人阿诺德莱特1908年的记载,陈秀连最大的成就在于泥井制度的发明。陈秀连后来跟随陆佑脚步,到刚开埠的吉隆坡寻求新的发展,虽然在沙登开的锡矿公司因产量不理想而倒闭,后来他东山再起,业务蓬勃发展,陆续家雪隆多个地点,甚至马六甲都设有矿场。
此外,陈秀连也在雪隆涉足机器业,开设美利机器厂(俗称铁厂),是当地首家华人经营的机器工业,主要生产或代理各种采矿、工程、橡胶加工使用的机械器具,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也让他被后世人称为“吉隆坡华人铁厂之父”。据了解,陈秀连生前也曾涉足种植业。
由于生产的机器产品质量在当时足以媲美欧洲产品,英国政府也看到了他发展机器工业的贡献,特把吉隆坡旧飞机场附近地区开辟为机器工业区,并将该区主要道路命名为陈秀连路。
1894年,陈秀连参加中国广州陈氏书院开幕仪式后,对此留下深刻印象,回到吉隆坡后便倡议也兴建一个陈氏书院。工程浩大,加上建设过程不顺利,陈氏书院在1906年建竣。
另外,陈秀连也是雪兰莪中华总商会创办人之一、曾担任仙四爷庙炉主、同善医院和尊孔学校等发起人之一,及担任其他乡族会要职。
马来西亚华人祖辈自中国移居南洋,开山垦荒,建立家园。他们毫无怨言,胼手胝足,白手起家。他们有的捐助兴学,有的争取福利地位,为的是在这块土地上落叶生根,安身立命,把最好的资源带给我们的国和家。新一代企业务必理解先辈历史与现世处境,如此才能立足于祖辈基业,走向世界,将企业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此,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与东方日报ONLINE举办《新纪元人文学堂系列1:华商先辈·人文情怀》,盼藉著华人祖辈创业成家到回馈社会的故事,启示新一代华商缅怀祖业功绩,继承文化传承的工作,缔造下一代的幸福事业。此项活动由机兴海星基金会赞助。
《新纪元人文学堂系列1:华商先辈·人文情怀》汇集十位相关领域的专才担任讲师,除了伍燕翎博士与白伟权博士外,还包括:东南亚学系系主任廖文辉博士、研究生院副院长黄裕端博士、教育系系主任张伟隆、中文系教授安焕然博士、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郑诗傧博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许源泰博士、新加坡历史学者柯木林、伟事达私董会企业导师罗炜雄。
《新纪元人文学堂系列1:华商先辈·人文情怀》从7月份开始,并于每个星期四晚上8时至10时,在ZOOM会议室进行。活动亦将在东方日报官方面子书专页、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面子书专页直播,惟只有线上报名者方能参与问答与交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