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3日讯)政治评论员潘永强博士认为,若前首相敦马哈迪和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仍无法达成下阶段权力安排的共识,那他们应该下台,并让新面孔的人物来取代他们,带领反对党创造新的可能。
他说,这是因为,安华和马哈迪已经纠缠了20年的恩怨情仇,因此,他不希望这一代人继续处在这个漩涡里。
“希盟在执政22个月后失去政权,这两人多少都得承担一些责任。”
“若要重新开机,我们希望,政治领袖需要世代交替,让国家走出新的可能和方向,如此一来,我们才可能呼唤到未来新的转型领袖。”
然而,他表示,安华和马哈迪下台后,并不意味著他们不能发挥政治作用,而是他们可以退去第二线,不应该继续站在第一线。
潘永强是在昨晚的《大复兴》新书推介线上论坛中,如是指出。
此外,他说,自从政权转移后,大马缺乏一个新的政治秩序,以及缺乏一个转型领袖。
他说,过去60年来,我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就是“国阵模式”,但在2018年大选后,这个政治秩序被打倒了,而新的政治秩序也没法成立。
敦马错失机会
“‘国阵模式’的政治秩序被打倒后,原本很多人期待会有新的政治秩序来取而代之,比如说两线制,意味著两个阵线可以轮流执政,但这两线制的新政治秩序并没有实现。”
他表示,我国仍未出现一个能带领国人走向转型的领袖,马哈迪也错失了这个机会。
“马哈迪很幸运,他在位太久了,所以有第二次的机会任相,但他错过了扮演转型领袖的角色,没法带领国家创造新的面貌和新的转型契机。”
他指出,转型领袖不代表能力要强、行政能力要高明和熟悉政府体制,转型领袖只要能够为国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核心的价值,那他就是一个精神的领导。
他认为,转型领袖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个国家要运气好才会遇到转型领袖,而大马还在等待和寻找转型领袖。
另一方面,出席线上论坛的雪兰莪资讯科技与电子商务理事会(SITEC)首席执行员杨凯斌指出,我国充满了许多希望和潜能,但往往的问题是出自于实践和落实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大马在各行各业有很多人才,但国家要如何在教育政策和经济政策上取得平衡,既有服务业亦有生产者的角色。”
“如今技术如新月异,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这些技术商业化,拓展业务。”
他认为,未来会发展的领域是生物科技(疫苗)、手套、人工智慧(AI)和电子行业金片等。
由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局主任刘镇东所著的《大复兴:马来西亚三重危机下的百日反思》书中,点出了大马自2020年伊始面对的三重危机,即2月份喜来登政变引发的政治危机、3月份新冠疫情爆发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以及因为疫情冲击而造成的经济危机。每一重危机都史无前例,也影响深远。
该书记录了2020年3月1日政权更迭后的100天内,刘镇东对于应对政局变化、遏制疫情扩散,和缓解长期经济冲击的观察、思考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