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基于我国政局发生巨变而导致政府更迭,董总将在本月召集国内主要华团开会,共商因应时局的变化。
董总主席陈大锦指出,无论政局如何演变,华团及华教组织都要坚守基本原则与立场,因此董总将召集华团交流会,以避免新政府对华教有其他的宣布时,大家措手不及。
他说,这场交流会议将邀请10多个主要华团的代表参与,日期未定,目前还在联系与安排当中,初步定在3月中。
陈大锦今日率领董总领袖与《东方日报》编采部交流时,如是表示。
董总署理主席拿督陈友信也在会上汇报“华教新路向”的重点及系列活动,并指大马华教新论述的涵盖面必须是深广而全面的,以勾勒出华教及华社对新马来西亚的多元想像和期盼。
他说,在谈母语教育论述之际,华教运动有必要进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讨,如多元文化及本土文化、教育的民主权力及教育发展的信息化、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及教育政策革新等课题,以便提供年轻一代更广阔的想像与创意思考空间,以求取共识,这将进一步丰富华教运动的理论建设及深广化群众基础。
此外,为了推广华文教育、促进文化交流的华教基地,董总目前也正筹备在现址建盖“华教综合大厦”,以做推展教师进修与培训,如教学实验研究、学校行政人员的培训、学术研讨会、教育教学工作坊,也可以进行统考评阅、各类营会、演出及展览等用途。
陈大锦指出,“华教综合大厦”预计需要3000万令吉,这包括2500万令吉建筑费及500万内部设备,即器材和家俬等。
他说,他们举办的晚宴筹到1600万令吉,目前也正向华小、独中、国民型中学及公众发出乐捐卡,目前在10%或90所华小已乐捐到约100万令吉,反应相当理想。
他也希望,各界能继续共襄盛举,让董总的华教综合大厦的建楼工程能如期建设,以在2022年竣工并开始启用。
出席这场交流会的本报及董总领袖,还包括副主席杨应俊、执行长梁胜义、副执行长(学务处)兼教师教育局主任曾庆方、出版与文宣局主任聂婉钻及会务与组织局主任江伟俊;本报出席的有本报总编辑兼高级总经理陈利良及副总编辑杨紫玲。
用“关中模式”增建华文中学
在“华教新路向”下,董总为关丹中华中学(关中)正名,确认“关中模式”也是属于华文独中的“同盟军”,并乐见其他州属效仿关中模式申请办校。
董总署理主席陈友信指出,董总中委会为有报考独中统考的华教定位,我国目前有“60+2+1”间独中,即60所独中、2所宽柔独中分校及1所关中。
陈友信说,有鉴于增建新独中被视为违反法令,董总经过讨论后,认为“关中模式”不失为建立华文私立中学的方法。
“经过实地考察,将会发现关中比一些独中更独中,虽然注册是私立学校,但内涵是理想中的独中,并且有考统考及社会的支持,属于华教的模式及华社的资产,不应该被排除在外。”
他称,若其他州属的教育人士要以“关中模式”来申办,且有足够的师生来源的话,董总对此乐见其成。
他今日与董总领袖一起拜访《东方日报》时,在交流会上如此表示。
他也指出,虽然华社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但华教走到今天不只是要谈捍卫,更要助力谈发展。
他说,随著中国的崛起,全球都掀起学习华文风气,而我国目前有8万多名非华裔就读华小,而发展华教不只是华小及华文独中,还应该涵盖及扩展至国民型华文中学、师范大学华文组、国中及大学的华文学会等等。
他说,董总提出的华教新论述,除了传统的民族情感之外,更要谈素质教育及人文素养,因年轻一代看重的是素质及竞争力;华教要办成“华文教育”而非“华人教育”,要做得更优秀及更有素质,以成为国家教育的选项之一。
他认为,一旦做到这一点,就不用惧怕会被消灭,因当局要关闭的时候,也要需要向选择就读华教的友族交代。
此外,陈友信也提到,董总将善用国际平台来发扬母语教育,因全球各地有非常多关于母语教育的探讨及研究,因此董总在今年11月计划举办国际母语教育研讨会。
他说,泰国曾举办了3届国际母语教育研讨会,我国则首度举办,这是为了建立一个讨论平台,对语言的重要性问题进行讨论,包括:母语、多源流教育及社会凝聚力等等。
这场国际研讨会旨在提升马来西亚对母语为基础的多元语言教育(MTB-MLE)的意识、了解东南亚地区多语教育的发展及发展多语教育政策的实践及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