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31日讯)根据世界不平均实验室发布的《马来西亚收入差距与种族鸿沟》报告显示,尽管华裔收入在过去13年负成长,但我国收入最高的1%人数,依然是由华裔主导。
该研究显示,从2002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收入顶端1%的超富土著收入增幅最高,即8.3%,印裔则是3.4%,华裔不增反跌,下降0.6%。
2002年时,在我国收入最高的1%成人当中,华裔占了72%,但在2014年已跌至60%。相比之下,同期土著的比例从24%提高至33%,印裔则从3%翻倍至6%。
该报告是由代表国民大学的阿都卡立和巴黎经济学院的李阳(译音)联合撰写。阿都卡立目前也是首相经济顾问。他们在报告中指出,这是我国首份尝试透过国民账户等各种数据分析收入悬殊的研究报告。
报告分析,大马的收入悬殊在这段期间已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顶端华裔的收入占比减少,和顶端及底层的巫裔收入提高。
“顶端1%富人的收入占比减少,主要是因为华裔的产业收入减少,即从2002年的9%降至2014年的3%,而土著在各方面,包括薪水、自雇收入及产业收入均有成长。”
报告指出,虽然大马的成长是包容性的,但在顶端10%富人中,土著的平均收入增幅为5.4%,比华裔1.2%和印裔4.6%来得高,而成长不均的情况在顶端1%更严重。
相较之下,在底层50%,土著的平均成长率为5.4%,比起华裔4.9%和印裔4.7%微高。
“虽然底层和中层阶级从经济成长中受惠,但处于顶端(1%和10%)的土著受惠最多,而顶端华裔的收入占比就减少。”
理科大学社会科学(经济)系副教授赛妲都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根据她以往研究的家庭收入及支出调查报告,也发现相较于各种族之间,族群内的收入悬殊更严重,特别是土著之间,因此这也与莫哈末卡立的研究结果吻合。
“无论如何,华裔比起其他种族的收入更高。”
针对顶端1%土著的收入增长率远超过其他族群,她分析,这必须看回我国历史背景。在英国殖民时期采取的分而治之政策,马来人多数在农村、印裔在园丘,华人经商和采矿,而导致各族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
她说,政府较后推出了许多乡村转型计划,也出现较专注扶持土著的争议性新经济政策。基于许多乡村人都是马来人,也打造了许多马来人中产阶级及缩小贫富悬殊。
“这群人之后在政府的收入重组议程中获得更多好处,因此顶端10%土著的收入增幅比其他族群来得高,并不出奇。”
她认为,虽然华裔的增幅负成长,但他们的实际收入依然比各族高,因为他们以往的收入较高,所以增幅就比较慢,收入原本较低的土著,收入增幅就会比较高。
须更透明政策 解决贫富悬殊
理大社会科学(经济)系副教授赛妲感叹,我国目前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裙带和朋党主义虽然不明显,但该问题依然存在。
“这么多年来,虽然政府工程有进行公开招标,但往往都是落入特定群体的人手中。”
她说,无可否认的,我国的政策已提升各族之间的收入,即便收入增长主要是倾向顶端20%土著,但其他族群的收入也有所提高。
她认为,为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政府在拟定政策和财富分配方面必须更透明,经济成长也应提升人民的生活素质,以带来更平均的收入分配。
顶端10%富人 掌控全国39%收入
我国收入最高的10%富人,于2014年掌控了全国39%的收入!
《马来西亚收入差距与种族鸿沟》报告显示,在2002年时,我国的收入悬殊非常严重,当时顶端1%人口获得全国19%收入,顶端10%人口获得全国44%收入,此现象比美国和中国更严重。
“随著美国和中国的收入悬殊不断扩大,以及大马的收入悬殊减少。2014年时,大马的收入悬殊比美国低很多,与中国相差不多。”
报告指出,我国在2002年至2014年的经济成长率是包容性的。整体上,底层50%人口的实质收入增长率最高,达5.2%,40%中产阶级增长4.1%,顶端10%富人增长2.7%,顶端1%富人增长1.6%。
若以族群区分,土著平均增长4.9%,印裔4.8%,华裔2.7%。
报告显示,2002年时,在底层50%成人中,73%是土著、华裔17%、印裔9%,但这比例在2014年也相差不大,分别是75%、16%和9%。
根据该报告总结,我国目前的收入和财富数据缺乏透明度,导致评估收入悬殊和拟定政策时面对很大局限,希望未来能获得更多数据,如所得税数据和金融资产拥有权,以做出更准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