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日讯)《2018年第二系列总稽查司报告》揭露,农业与农基工业部属下的稻农补贴及奖掖计划出现多项失误,包括受惠的稻农人数与官方记录不符,补贴及开销也被超额支领,不但令提高国家稻米产量的目标无法达致,也进一步导致政府蒙受损失。
与此同时,政府在2016至2018年之间发出总额5792万令吉的津贴,受惠者包括了数千名去世10年以上的人。
根据最新出炉的总稽查司报告,这笔钱原是发放给农民用作农药和肥料的津贴。2016年的第一个种植季有3210名已故农民“收到”政府资助。
报告指出,政府从2016至2018年,共花费41亿9000万令吉落实多项扶助稻农计划,包括稻米价格补贴配套(SSHP)、联邦政府稻米肥料配套(SBPKP)、稻米产量奖掖配套(SIPP)及山稻肥料及农药配套(SBRPB)等。
报告揭露,国家稻米产量2016年至2018期间下降1.4%至8.5%,每公顷稻田的稻米生产量也只达3.7公吨,无法达致每公顷5公吨的目标。此外,2016年至2018年国家稻米产量只达795万吨,与843万吨目标不符。
与此同时,报告揭露,承包联邦政府稻米肥料配套的公司,过去3年共支领1亿7823万令吉的开销,超过合约总值,相同情况也发生在承包稻米产量奖掖配套的公司,在支领农药开销达1758万令吉。
总稽查司也揭发,人数介于1427名至2421名获得政府补贴与奖掖的稻农,在官方系统中没有任何记录,涉及开销总值2885万令吉。
与此同时,约有7894至1万34名受助稻农的身份证号纪录不全,该批受助人士所获得的奖掖援助达1亿808万令吉。”
报告指出,由于计算误差,过去3年发放的肥料超过稻田面积,令农业部在这方面的开销达5944万令吉,同时也出现延误运送肥料给稻农的情况,延误期限从14天至278天不等。
尽管农业部针对延迟发放肥料情况向承包公司发出1亿9296万令吉的罚款,但罚款通知是迟至今年7月才发出,承包商至今仍未缴交该笔罚款。
总稽查司报告指出,显示管国家给予多种援助,但国家稻米产量依然没有达标,显示这些援助未能真正协助稻农。
报告也指出,补助与奖掖配套资金没有获得妥善管理,其中2016及2017年的配套开销超过拨款,对政府财务造成负担。
质疑电子稻农系统数据有问题
总稽查司认为,农业及农业工部电子稻农(ePadi)系统中登记的稻农数据令人充满质疑,该部只根据这项系统发放奖掖及补助,令政府拨款蒙上被滥用的风险。
为此,总稽查司建议,农业部更新及重建电子稻农(ePadi)系统,同时针对已过世及身份证号码资料不足的稻农也能获得奖掖及补贴一事,展开调查。
总稽查司也建议,农业部对于拖延发放肥料的承包公司采取严厉执法,农民组织局必须重整监督方式,确保奖掖及补贴真正惠及稻农,包括重新登记稻农资料,确保符合资格者才能获得政府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