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5日讯) 《2018年第一系列国家总稽查司报告》指出,液化天然气(煤气)津贴政策没有受到妥善监管,导致从2015年至2017年12月3日,高达17.17亿令吉的煤气津贴,是花在没资格者身上。
报告指出,政府自1983年推行石油产品津贴措施以来,原本目的是为了减轻消费者的负担,但是经调查发现,虽然政府花费大笔资金,却没有妥善管理,让此计划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报告说,单在2017年,花在汽油、柴油及煤气津贴上的费用就高达33.38亿令吉,其中煤气的数额最高。
今日提呈国会下议院的稽查报告指出,煤气津贴是由关税局、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及财政部3个部门共同管理,但这3个部门之间并无协调,导致弊端丛生。
其中,财政部税务组负责确定每月石油产品的税收,并定下所应发放的津贴数额;关税局则负责确认每家供应商所能获取得津贴总数;贸消部则确保相关商家在获得津贴后,相关石油产品的定价。
但是总稽查署却发现,3个部门之间毫无协调,其中关税局没有依据进度,对煤气供应商及业者进行调查,以确认所需的津贴。
稽查署发现,根据纪录,一些检查工作比预定的日期,迟了14天至649天。
财政部方面,在获得关税局回报之,就直接定下津贴数额,这已违反关相措施的标准作业程序。这也导致财政部所发放的津贴,比预期更高。
总稽查署也发现,许多煤气的供应适及零售商,都无法出示煤气的售卖纪录。
报告说,另一个问题是没有明确厘清“目标群体”的定义。
目前,全马10公斤、12公斤及14公斤装的煤气,经过政府津贴之后,价格定在每公斤1.9令吉,原意是让家庭用户享有低廉的煤气。
结果稽查署向国内25家主要煤气供应商的销售账单中发现,大量受到津贴的煤气,被餐厅、面包商、酒店、洗衣业者作用商业用途。
无论如何,关税局答复说,目前没有任何法律条文,禁止商家购买及使用这些受到津贴的煤气,也让执法当局难以执法。
总稽查署在8710张销售账单中,发现这些非目标群体中,总共买了9万3738桶受到津贴的煤气,涉及的津贴数额达175万3425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