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希盟政府自第14届大选成功入主布城,已执政一周年,人民对新政府许诺的改革充满了期许。回顾希盟政府过去一年执政,经济和政治分析员认为,有政策U转引起的民怨,也有部长们在磨合期出现的不协调,其中希盟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努力和成绩值得嘉许,而在进入第二个执政年,希盟政府的施政优先重点应聚焦在经济和民生领域。
根据希盟大选宣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和民生是希盟施政重点,盘点过去一年表现,政治和经济专家均认为,希盟在政治体制改革表现可圈可点。
政治时评人潘永强指出,与世界其他国家首次政党轮替情况来比较,大马变天这一年来,新政府执政算是稳定和顺畅。
他说,根据民主化国家的经验来看,政权更叠通常会遭遇到的三大因素,希盟政府都没有遇到,即没有面对军事政变压力;没有遭遇强大反对党发动罢免政府,投不信任票的压力;没有面对大规模的抗议示威。
不过,他说,从国内选民情绪来说,一年下来,有些民众觉得希盟改革步伐凌乱和缓慢,承诺没有兑现,所以对希盟政府浮现不满和焦虑,人民对新政府的执政寄予厚望,设想的是希盟一上台就可以迅速落实很多改革,当出现矛盾和变化,满意度就会下降。
潘永强称,一般上民主化或发生政党轮替的国家,若要马上得到高民意支持,相对容易的方法,第一是修改宪法,因为只要控制国会,达到足够人数就能修改宪法,但希盟没有达到修宪所需的2/3多数议席门槛,一些宪法修订没有办法推动。
提升透明度吸引招资
第二就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个也相对容易,所以希盟政府在执政一年里也是比较多朝这方面去著手。
潘永强认为,希盟政府在政治体制和行政改革取得一定成绩,制度走向公正,比较符合民主原则,像选举委员会、反贪污委员会受到的限制比以前少,司法和总检察长独立性正在提高。
他举例称,选委会正著手改革选举制度,而且从几次补选来看,选委会的角色变得比较中立和专业。若非换政府,金马仑和晏斗不可能会宣布选举无效,需要进行补选,这反映法庭对政治事件的判决也更有自主性。
经济学家李兴裕也认为,希盟的政治体制改革可圈可点,像选委会和国会都做出了改革。
他说,国会设立6个遴选委员会,来负责审议法案、预算、国防和内政、权利和性别平等、州属和联邦关系和重大公共任命,成员也涵盖朝野政党,这是很重要的举措。
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有助提升透明度、法治、减少贪污、民主,对吸引投资有很大帮助。
政策频U转 新兵部长还待磨练
希盟领袖缺少执政中央的经验,除了首相敦马哈迪、内政部长丹斯里慕尤丁,现有正副部长几乎都是新兵,导致第一年执政经常出现政策U转,重大课题回应各异等,显露出希盟部长对政府机构的操作和协调,政策执行细节尚未熟练,整体领导力不强,成为希盟最大的诟病。
经济学家李兴裕指出,希盟内阁成员一定要达成共识,避免政策U转,在某些课题最好不要有矛盾发言,让投资者对政府产生负面观点,他们会认为政府内部都不能达成共识,投资者的质疑想法会影响整个投资环境。
他认为,若政策细节或具体要如何执行还没准备好,希盟就不应该公布,避免两头不到岸,而且很可能就会发出错误的市场信息。像劳工政策或其他涉及商界的条例,要多与相关业者沟通和了解,政府不能孤立自己,避免与现实脱节。
大马研究、普询和科技中心总执行长黄颖欣说,新部长在短时间内没有掌握好政府行政体系流程,与政府公务员的磨合也出现问题,导致希盟过去一年执政给让人跌跌撞撞的感觉。
“当身为反对党时,你可以发表很多观点,不需要对言论负责,没有制定、修改和执行政策的权力。当执政或身为部长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大局。”
她说,希盟内阁部长需要改善协调,发生过数次部长们对某一个政策实施或课题,有不同的说法,缺乏一致性,容易造成混淆。
她指出,这或许是首相没有给予明确方向和指示,再不然就是缺乏沟通,无论如何,内阁需要有明确方针,部长间的合作要更为密切。
政治时评人潘永强认为,希盟政府整体领导力不够强,虽然首相敦马哈迪个人能力强,但敦马可以动用的人才或动用到的体制,因此调动不到整个政府和体制。
他说,政府系统非常庞大复杂,需要知道怎么调动资源,而很多内阁部长缺少经验,本身没有办法掌握政府运作的微妙之处,相比国阵时期,领导力是在下降,这是希盟政府需要改善的地方。
他认为,内阁可做出小改组,一些表现不好、不适合或放错位置的部长,可能需要做出调整,但希盟没大改组的条件。“内阁无法大幅度换人,因为缺少后备人选,而且会影响4党权力平衡,当安华接任首相之后,内阁还会经历改组,而内阁流动太大,也会影响政策实施的连贯性。”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