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5日讯)本地资深作家碧澄,荣获第15届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奖(马华文学奖)。
今年78岁的碧澄在发表得奖感言时,以自己过去参赛的挫折和失败与出席者分享,勉励大家,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有成功或失败的结果,不应该因为少少失败就责备他人、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更是无可避免,可是必须坚持做下去,并能理智地进行检讨、思考,从而设法不断改进,纵使没有大成就,总会有些收获。”
他直言,有些人只会顾影自怜,一直停留在昔日的某个点,同时不断把那个小点放大,自以为那是其最辉煌的岁月,是其一切。
“这样的心态,往往使他始终在原地踏步,不但没有进步,甚至会逐渐落后于人。”
碧澄透露,这次是他第四次申请马华文学奖,并经过了7年的时间,才获得这项殊荣。
他说,自己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皆提名参加,可是皆落选,然而他却坚持下去。
“我有两种想法:其一,我把参与竞逐当作一种考验,得奖与否,对我而言,并非最重要;其二,我的几度落选,必然有因。”
他认为,其失败的主因可能是评审成员没有改变,而自己送去参赛的两部作品并无什么大不同,于是他改弦易撤,在这几年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分别是《郑和在满刺加》和《离散前后》,无论是内容、创作手法或是篇幅都有了改进。
此外,他表示,文学在某些人心目中并不重要,可有可无,但其实文学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否认的。
“只是文学事业与其他事业部一样,会随著时代而改变,嫁入写作人完全依附传统会被看作过于保守,假如过于前卫也不一定能获得读者大众的认可。”
“但我坚信,文学尤其是小说不论怎样改变,到底与现实社会摆脱不了关系。”
另一方面,碧澄透露,我国华文写作人都面对一些共同的问题,因此呼吁华社领袖们多家关注,并谋求解决的策略。
他补充,写作人面对的问题包括了报刊副刊供发表文学作品的“园地”不断萎缩,让许多作者停笔;文学类书籍容易印刷售卖,惟其销路日益有限,导致作者不敢尝试出书。
碧澄,原名黎煜才,作为一名资深且多产的大马作家,具有“马华文坛多面手”荣誉。其作品不但关心社会,同时多有涉及历史事件,在很大程度场符合了马华文学奖的宗旨和要求,即:反映大马社会现实,具有国际一事,因此最终获得本届评委给予他最高的认可,肯定了他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