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 碳排放权(Carbon Emissions)是一项可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商品,其交易的基本原理则为面对减排困难的企业可以向减排容易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后者替前者完成减排任务,同时获得收益。有专家认为,碳排放权将来可能超过石油,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
根据统计,美国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中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的8倍之多,也比日本、欧盟等国高出4倍。1997年12月在日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中,所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在减排课题上,除了鼓励各国使用新技术以外,也允许各国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排放,比如欧盟征收环境税、中国征收排污费等。
欧盟甚至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分配给各成员国,但指标分配很难达到完全平衡,因此减排困难的国家只能花钱买排放指标,也造就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逐渐崛起。
据了解, 碳权交易分为两种型态, 即配额型交易(Allowance-based transactions)和项目型交易(Project-based transactions)。前者指的是总量管制下所产生的减排单位交易,通常是以现货交易;后者指因进行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单位交易,一般是以期货方式预先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