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第8届大选,原本对国阵是一场硬仗,巫统刚经历过一场空前惨烈的党争,国阵被众多丑闻缠身,再加上反对党阵营越来越强势,国阵政权看起来岌岌可危。然而,大选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除了行动党和伊斯兰党稍有斩获之外,来势汹汹的四六精神党只赢得8席。
在1987年巫统党选中,东姑拉沙里竞选党主席一职,直接挑战时任巫统主席马哈迪,掀起了一场牵动整个马来社会的党争,这场党争甚至导致巫统遭法庭宣判为非法组织,马哈迪被迫成立新巫统,而东姑拉沙里则另起炉灶成立四六精神党。
新巫统和四六精神党这两个巫统党争产物,让马来社会分为两个派系,以至于马来选票也隐隐有分散趋势。四六精神党与国内的反对党,组成“伊斯兰团结阵线”(APU),成员包括伊斯兰党、哈民党、伊阵和印裔穆斯林国大党,以及由行动党、沙巴团结党、人民党和印裔前进阵线组成的“人民力量阵线”(Gagasan Rakyat)。
当时国阵面对内忧外患,多宗丑闻的冲击掀起了激烈反风,包括土著金融丑闻、新泛电丑闻、合众银行收购时间、三保山时间、甲板埋毒时间、公积金时间、合作社时间、南北大道丑闻、侵犯司法独立时间和茅草行动等系列课题。
茅草行动掀起反风
尤其茅草行动堪称大马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之一,可与1969年的513事件相提并论,这起事件更直接掀起华社反风,以已故董总主席林晃升为首的27名华团人士,在大选前夕,正式宣布集体加盟民主行动党。
然而,事件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国阵在第8届大选中继续保有国会2/3的优势,保住了政权,而反对党阵营却有得有失,最大的成果仅有伊党成功夺回吉兰丹州政权。
在本届选举中,国阵赢得127席成为大赢家,但相比起第7届大选,即1986年的148席逊色不少,这包括巫统夺得71席、马华18席、民政党5席和国大党6席。
四六精神党和伊党组成的伊斯兰团结阵线席卷吉兰丹州议席,从国阵手上夺下吉兰丹州政权,惟丹州最终由伊党领导,以至于四六精神党仅落得陪太子读书的尴尬局面。
民主行动党在华团领袖的加持下,原本有望再创高峰,无奈该党在本届大选的表现中规中矩,表现差强人意。尤其是在沙巴,行动党全军覆没,由曾敏兴和胡雪邦把关的芙蓉和亚沙选区,也被马华攻陷。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槟州当时反风甚是浓烈,时任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吉祥二度发动“丹绒二役”成功击败时任槟州首长兼民政党主席林苍佑,但仍然以3席之差在争夺槟州政权之战中饮恨,未能执政槟州。
【巫统党争】马来社会分裂 新巫统成立
1987年巫统党争可谓巫统党最激烈内斗之一,不仅直接导致巫统遭宣判为非法组织、分裂成新巫统和四六精神党两党,更牵动马来社会分裂成两派。
事件源头是因东姑拉沙里和时任署理主席慕沙希淡联手竞选党主席和署理主席职,挑战时任党主席马哈迪和嘉化峇峇组合,双方阵容都囊括重量级人马,分成AB两队。
当时较占上风的当然是马哈迪领导的A队,包括嘉化峇峇、安华、纳吉、慕尤丁、达因和拉菲达等,而东姑拉沙里领导的B队在声势上不弱人后,有慕沙希淡、阿都拉、莱士雅丁和沙里尔沙末等。
两方势力旗鼓相当,最终马哈迪以43张多数票击退姑里,而A队中也有超过2/3,即25名候选人入选最高理事会,惟副主席一职,却由B队阿都拉赢得,出乎意料的是,原本的署理主席慕沙希淡竟无法蝉联,被嘉化峇峇40张多数票狙击成功。
马哈迪的A队大获全胜,顺理成章组成只有A队成员的内阁,然而当时马来社会因党争分成两派,间接使接下来大选选情变化难测。
党选落幕不代表党争结束,B队支持者较后入禀法庭要求宣布该届巫统大选失效,以至于在双方无法达成和解的状况下,法庭在1988年宣布巫统为非法组织,震撼全国。惟此事马哈迪早已有其他打算,他带领A队成员再成立新巫统,而东姑拉沙里也带领支持者成立四六精神党,与前者在来届(第8届)大选见真章,惟原本B队的慕沙希淡和阿都拉皆选择回到新巫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