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大选开打,柔佛作为前线州,选情令人关注。柔国阵在上届全国大选中失去半壁江山,本届大选面对希望联盟来势汹汹挑战,要如何应对这场保卫战,令国阵伤透脑筋。
从目前形势看,柔国阵所运用的策略为强打“柔佛民族”概念,并将之进一步发展出“柔佛团队”的合作形式。柔佛民族概念出现于“26亿令吉”捐款事件之后,首先出自柔州苏丹依布拉欣陛下的口谕,后来获得柔州国阵政府的强化。
柔佛民族概念对于当时的柔州政府来说十分受用,让该阵营在面对全国民众对联邦政府排山倒海的贪污舞弊质疑之下,企图用以将柔州与中央政府切割的一种方式。柔佛民族的背后隐含意义,不外是营造“我们不一样”的气氛,在种族及宗教和谐等课题上走中庸路线。
柔佛民族概念形塑柔州子民意识,然而原任大臣拿督莫哈末卡立有意无意地通过柔佛民族方式与联邦政府切割,却招来巫统党中央放出消息,指将调查违反党纪的领袖。其后的发展是,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南巡新山,莫哈末卡立带领柔行政团队宣誓效忠。
民众最关注生活开销
虽然如此,柔佛民族概念在其后依然获得柔国阵维护,持续发展出“柔佛和谐”、“柔佛共识”等口号,以营造柔州经济高速发展,建设发达等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然而,柔州实际上是否有如执政党口中形容生活有所提升,还是令人有待商榷。
去年10月举办的“柔佛前进博览会”中,在有关柔佛生活指数报告展区中,设有一个让民众针对州政府表现打分的区域。到访民众可在该展区,以投入乒乓球的方式,为州内各项计划打分。笔者当时观察,民众最希望柔州政府更关注的领域课题,最多的就是生活开销课题。
由此显示,即便以“柔佛民族”与联邦政府切割,并强打经济发展牌,柔佛升斗小民所关注的还是切身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负担的加重,与柔佛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或许并没有让选民切身感受。
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特区发展迈入新十年,尽管莫哈末卡立声称,许多大型制造业计划进驻柔佛带动经济起飞,但就大新山区来说,人们感受到的依然是房价高企,及过去生存空间的萎缩。生活成本增加、令吉贬值及缺乏工作机会等,促使近年越堤前往新加坡工作的一群不减反增,令城市选民酝酿反风。
“柔佛民族”概念向来被用作中和选民不满情绪的方式,但是城市反风已成形,包括在城市中生活的马来选民如今也在酝酿“反风”。
希望联盟在“马哈迪效应”的助威下,首次得以进入马来乡区发动攻势。可见,马来反风在柔佛的确是吹起,但是否能真正形成海啸,还得看后期是否有更大的议题推波助澜。而“柔佛民族”是否能扛得起“马来海啸”的来袭,且让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