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6日讯)发生火灾惨案的五条路“豆干屋”因没有后门逃生,引起安全隐忧,也突然让人留意起这个槟城发展留下的遗物。
防火设备欠佳的豆干屋,为何从第一代居民入住至今超过30年,却鲜少听说有居民要求政府重建或搬迁呢?
曾任3届光大区州议员的拿督林锦顺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豆干屋”(早年的临时廉价排屋)在1980年代兴起,主要为暂时安顿受发展计划影响的居民,因此当年屋子建设都是临时结构,非以长住为目标。
1980年代,林锦顺曾任时任马华甘榜哥南区州议员黄鸿杰的秘书,协助处理许多光大区居民搬迁问题。
他说,当时光大发展计划不能再拖,州政府在临近光大的五条路兴建数百间400平方尺的“豆干屋”,让受影响居民搬进去住,打算日后再重建豆干屋区。
先租后售半赔半卖
“当时受影响的每间老屋都有好几户家庭同住,每一户家庭都可分到一间豆干屋,有些大家庭甚至分到四五间豆干屋。”
至于后来为何没有重建再搬迁?林锦顺说,搬到豆干屋的居民安定下来后,大多不想再搬迁,当初的重建计划也早已不了了之。
他后来担任三届光大区州议员至2008年,回忆过往时,也指豆干屋居民倒一直相安无事,紧密邻里关系让当地治安不错,民生问题也较少。
他说,1980年代要买一间屋子不容易,何况当时市价才3万令吉左右的平地豆干屋,很多是以先租后售的优惠方式半赔半卖给居民,因此早期居民住进了都不想再走。
须检查旧电线
“槟岛高楼一栋一栋起后,属于有地屋的豆干屋就很值钱,屋价逐年飙升,以五条路豆干屋屋价为例,已涨至20万至30万令吉左右。”
他指出,1980年代,没有人想到槟岛的屋价后来会飙涨得那么厉害。“要重新安顿豆干屋居民,在10多年前已是不容易的事,更何况是现在,尤其是赔偿方面将很头疼。”
林锦顺说,他担任3届议员的10多年间,只接触过要求装修或个别重建豆干屋的居民要求。
他也透露,为了推动槟岛西南区发展,当时州政府也在峇央峇鲁地区建了一批豆干屋,让受发展影响的居民可选择就近居住,或搬到西南区重新生活。
虽然居民住了多年鲜少投诉,但许多豆干屋都有超过30年的屋龄。林锦顺认为,不管今次悲剧是否因电线问题引起火灾,当局有必要重新检查豆干屋超过30年的电线是否安全,避免悲剧再发生。
无后门后巷 防火设备不合格
为省空间与成本,豆干屋大多是两排屋子背对背相连,没有后门也没有后巷,以今时今日的防火设备来说是不合格的。
前槟城资深报人拿督谢诗坚说,有些地区的豆干屋是4间连在一起,有的则是一整排,单层双层的都有,但大多不会有后门。
“豆干屋也俗称‘半板墙’,因为建筑结构是半板半墙,这也是1960年代流行的廉价屋结构。”
他也提到,豆干屋住户大多持有临时地契,拥屋不拥地,但只要地主没有强行收回土地,居民一般不愿意搬迁。
五条路、双溪槟榔、日落洞网寮、峇央峇鲁、丰盛园、胡椒园、天德园等地区,都还有豆干屋的存在。
谢诗坚认为,今次豆干屋失火夺走4条人命,州政府有必要统计州内尚存的豆干屋数据,考察如何提升老旧豆干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