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1日讯)为免近打谷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受阻,专家献议州政府于新邦波赖落实地底采石作业,以在不影响报导地貌的情况下,让采石业继续为霹州发展做出贡献。
霹地质及矿物局早前透露,极具地质历史价值的近打谷,有望在今年杪获得国家地质委会批准,宪报为国家地质公园,并在过后两年内申报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然而,坐落在近打谷版图内的新邦波赖采石业,近年却蓬勃发展,更导致山城远景的一角,呈现光秃秃一片,不禁让人质疑若持续开发采石业,将使近打谷的岩山改头换面,影响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过程。
针对此情况,马来西亚国立大学遗产及地质学教授莫哈末沙菲益献议霹州政府在未来于新邦波赖落实“地底”(subsurface)方式采石,好让当地采石业能持续性发展的同时,也确保近打谷的地貌可以继续获得良好的保护。
他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坦承,采石业确实会导致近打谷内的石灰岩山受到影响,申报为地质公园的概念则是要减少对地质遗产造成的破坏及冲击,两者之间存有一条明显的界限。
最理想方式
但他认为,两者绝非无法并存,前提是相关机构,如执法机构及采石业者,需有妥善的管理政策及运用不影响地貌的采石方式,其中的地底采石作业就是最为理想的方式。
他解释,一座石灰岩山不仅是地面上突起的部分存有石灰岩,其地底下的石灰岩含量可能比起地面上的还来得多。
“因此,地底采石作业就是指一座石灰山地面上的石灰岩遭开采完毕后,转向该石灰山原有的地底下,持续进行开采,这么一来,采石业就无需开采新的石灰山,并可继续取得石灰岩。”
莫哈末沙菲益也是国家地质委员会成员,他透露,为了避免近打谷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受到影响,他也已向州政府献议上述的地底采石方案,以免近打谷范围内再有石灰山转批为采石用途。
他说,世界自然遗产及世界地质公园的有别,后者的概念是在减少环境受影响情况下,让该地区的地质面貌可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同时也能持续性发展,而非拉起黄线警戒“不许发展”。
申报地质公园不淘汰采石业
霹雳地质及矿物局局长莫哈末西迪指出,尽管近打谷将被宪报为国家地质公园,并在2年内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也不影响霹州的采石业的发展。
他说,只要该局向州政府提出的“区域性”采石模式建议被接纳及实行,拟定可采石区域,便可控制近打谷的采石活动,近打谷的地貌也不会被随意破坏。
他受访时表示,采石业可永续性发展,但条件是必须遵守作业标准和管理措施,以免石山遭随意开发。
他强调,无论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或国家地质公园,绝无阐明不许进行采石业的条件,其标准仅要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所以近打谷“晋升”为地质公园不意味著淘汰采石业。
“一旦成功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教文科组织(UNESCO)世界地质公园委员会就会每4年前往该地质公园查视,确认该区域是否依然符合标准。”
他认为,除了减少采石业带来的地质破坏,更能维持近打谷世界级地质公园地位的方法,就是全国人民对地质公园的认识及保护意识,在集思广益的力量下,共同打造永续发展的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