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在40年前全程参与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过程的敦曾永森直言,马中建交初期曾因35万大马华人还未成为大马公民的问题而一度停滞2年之久,后因他献议先在吉隆坡设立中国驻马大使馆而重启谈判。
曾永森回忆称,他当年是在香港会见中方代表时,提出先来马建立大使馆,让35万名还未成为大马公民的华人自行去选择是否要登记成为中国公民,中方代表当时向他表示这需要询问领导的意见。
他补充,他是在2周之后,获得中方的答复表示认同这个方案,后来派了第一位驻马大使王幼平来马选择馆址。
他说,王幼平大使来马时,他先是带后者去大使路,但对方不太满意这个地区,后来他再带后者去安邦路,结果相中了今日大使馆所在地。
他补充,这个地点则凑巧就在他的律师楼附近,刚好有一个香港客户要搬走,客户当时买这片地是19块钱一方尺,最后是21块钱一方尺成交。
“我(曾永森)没有要赚中国大使馆的钱,当时没有向使馆征收律师费。”
他称,中国当年的经济不是那么好,那片地一共7余英亩,但只是购买了5英亩;若当时买的话,现在就更值钱了。
曾永森昨晚是在华总大厦举行的祝贺华社领袖受封勋衔及欢送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的晚宴上致词时,提到上述的往事。
曾永森提到,他当时是与中方代表在香港的饭局谈到凌晨都没有进展,灵机一动提出先设立使馆,这事当时还没有通过时任首相敦拉萨的批准,而是返国后,才向他交代。
“我(曾永森)回来告诉敦拉萨时,他则反问是否敢担保没有马来西亚华人会去登记,而我(曾永森)则回应不敢担保,但也表示如果有人去登记,若是内阁改组的话,就不必把我的名字放进去,敦拉萨就说考虑一下,其实就相等于同意。”
双边关系越来越好
曾永森称,他自认对大马建国的发展没有做出太大贡献,自认最大的献力就是在马中建交初期贡献了微薄之力,因此他此次能够获得国家元首赐封“敦”勋衔,即大马的最高荣誉,也是托了中国的福气。
他称,马中在1971年开始先以“乒乓外交”启动建交谈判,并在1974年正式建立邦交的经历是他最愿意津津乐道的事,而他也感到荣幸可以全程参与了这段宝贵的历史事件。
他也提到,马中建交41年来,双边关系进展越来越好,在一带一路下,马中之间有更多的合作,并期许中企能够顺利竞标得到隆新高铁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