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讯)雪隆福建会馆顾问兼双福文学出版基金评审主任拿督斯里郭洙镇表示,雪隆福建会馆当年群贤毕至,土农工商各界翘楚,济济一堂,秉承著乡贤陈嘉庚办学精神,兴办华文中小学校,并且在精神与物质上支持华教。
他以当年时任隆中华独中董事长的李成枫为例指出,李成枫在筹募建校基金上以身作则,捐出建设费总数的10%,并征得李氏基金另10%捐款,成功带起良好风气,众人陆续响应捐款。
“就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我们才能在华文独中日暮途穷的六七十年代,鼓起汹涌澎湃的独中复兴运动,中华独中也从七十年代初衰退到120名学生,发展成如今拥有5000至6000名学生。”
他也说,林连玉先生在六十年代为华教“冲锋”后,生活凄苦,又因失公民身份,一般人都不敢靠近。但会馆的董事却不计较名利地位地给予资助,这种精神非常伟大。
文化是民族灵魂
“当七十年代华教运动进入白热化阶段,面对严峻压力时,李成枫、黄仕寿等人联合照料我的家庭,有林连玉的先例,我知道他们说到做到,即使我没发生什么事,但很感激他们精神道义上的支持。”
“我从华教文化运动中,认识到福建会馆同仁对民族文化的感情如此深厚真诚,支持力量也如此强劲。”
郭洙镇今日出席雪隆福建会馆双福文学出版基金40周年庆,主讲“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时,如此表示。出席者包括雪隆福建会馆会长戴炳基、名誉会长黄茂桐、顾问苏天明、林生枝、署理会长林忠强、筹委会主席李萍、副主席陈庆地、双福文学出版基金散文组评审伍良之及获奖者丁云等。
戴炳基也表示,40年前,为发扬马华文艺创作及专题研究之风气,雪兰莪福建会馆(旧称)与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创设一个文学出版基金,取名“双福”。
他说,福联会在2010年初退出后,该会毅然决定单独承办,继续支持及资助马华文学创作。
“通过阅读马华文学创作,我们能体验到热带乡土的味道,作品里的故事,是我们周边熟悉的人事物叙述和时代背景,是港台大陆等作品里难于感受的亲切与熟悉。”
双福基金开拓文学荒漠
双福文学出版基金获奖者丁云表示,在贫瘠的文学土壤上,写作者犹如沙漠中长途跋涉的旅人,每个奖、每次掌声与出版资助,都犹如及时解渴,甚至续命的甘泉。
他说,双福所颁发给他的1983、1987、2004年小说出版基金,以及2006年第2届“双福长篇小说优秀奖”,让他有信心在文学荒漠中走得更远。
丁云是今日出席双福文学出版基金40周年庆主讲“绝望—文学的诞生”时,如此表示。
他指出,文学家的绝望感将化成人性的探索、宗教的救赎,通过笔墨倾诉著痛苦煎熬与束缚。
“我们身处之国,存在贫穷、种族主义、谋杀、强奸、非法移民、恐怖袭击及华教等问题,难道我们不绝望吗?是什么东西冲淡了我们的绝望感?”
“把自己推入绝望感中,才能以悲天悯人的心,看世界的杀戮、纷扰和仇恨,才能寻找人性善良微光。把文学当做救赎,各民族大和解的契机才会出现。”
另外,双福文学出版基金评审伍良之也以国内外多部作品为例,分析作家创作、不论有意识或无意识,都在体现人生意义,彰显自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