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9日讯)香港大学冯奕斌教授指出,研究显示,黄连本身和其提取物可以完全替代熊胆的药用价值,甚至不会带来服用熊胆的一些副作用。
他说,虽然熊胆和黄连的成分不尽相同,但医学上注重的是药用价值,只要成效相同,便可以之替代。
“世界上大约有1万2000种中药,使用熊胆或其提取成分的大概有130种,这1万2000种中药的成分有些很相近,只有些许不同,因此只要在相似范围内找到替代品即可。”
他是在“异物同效-传统中医药药用熊胆汁替代品会议”上主讲“熊胆汁的代替方案”后,召开记者会时,如是说道。
他表示,根据他的深入研究以及一些医学证明,服用熊胆和熊胆汁的确会带来一些消化道的问题,但只要适量地服用黄连,这些副作用并不会出现。
“研究也显示,牛胆抗肿瘤的效果最好,而不是熊胆。”
他坦言,虽然熊胆与其替代品的研究范围很广,当中的选项也包括一些常见动物(非濒危动物)的胆囊替代方案等,当中面对的挑战却非常多。
“熊胆除了药用价值,还有文化上、历史上及经济上的考量,我们在做研究时必须在这些层面上取得平衡。”
“一些保护动物组织也会反对我们使用其他动物身上的胆囊,因此我们正致力研究植物性的替代品,但必须在效果上证明,它能取得与熊胆清热解毒一样的功效。”
询及他研究熊胆替代品的动力,他称,人们对于濒危野生物种的保护意识日趋强烈,因此他有责任在科学上寻找相关替代品。
“虽然中国允许熊只养殖场,但取熊胆的手法非常残忍,除了捕猎野生熊,还有活熊插管引流等,我们必须改变中医用药的文化,不再迷信,通过科学研究改变问题。”
此外,大马华人医药总会总会长丁家骅表示,此次的研讨会旨在提高人们对于熊制药物替代品的认识,以减少对我国和邻国野生熊种群的滥杀,同时也鼓励传统医学从业员只使用合法野生物资源。
他说,虽然医药科系课程中仍有关于熊身体部位的药用价值章节,但他强调,这只是一个文献记录,并不会因为非法捕猎熊只的事件而删改章节。
“教授应在授课时申明熊是濒危动物,借此提高保护意识。”
“异物同效-传统中医药药用熊胆汁替代品会议”是由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联合大马华人医药总会主办,逾百名本地传统医学从业员及业者将在会上讨论传统中药里的一些迷思及替代方案,以减少和遏止在传统医药疗法里非法使用熊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