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6日讯)曾在吉隆坡端姑阿都拉曼路售卖炒果条的莫哈末吉雅摇身一变,在里约残奥会场吐气扬眉,成为第二位获得金牌的大马选手;他在F20级别男子铅球赛夺金。究竟是什么使他做出这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呢?
提及“炒果条生涯”,来自雪兰莪的吉雅笑说,其实他仅仅当了6个月的小贩,这是为了帮补家用、自力更生。
“我不是来自富裕的家庭,我不想再增添家里的负担,我想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我爸爸已经退休,妈妈同样是退休护士,我是家中最大的孩子,底下还有两个弟妹在念书,最小的目前19岁。”
喜欢挑战高难度
“我虽然曾在售卖炒果条之后进入世纪学院(SEGI)念电脑系统科系,但是我真的不喜欢念书,我觉得读书不如运动来得有趣。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不能专心,老师讲的东西几乎都无法进脑,这就是我最大的学习障碍。”
“也许可以说,学术性的东西我比较慢上手,而且完全没有兴趣。”
自喻为“过动儿”吉雅在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也说,在读电脑系统科系的时候成绩每况愈下,每一科都考E,所幸3个月之后刚好接获国家体育理事会通知,加入国家代表团队,因此便顺理成章地离开了世纪学院。
“当时妈妈非常生气,她觉得我需要一纸文凭才有前途,但是我不想放弃这个大好机会,我从中学就开始对铅球非常感兴趣并屡屡参与县级比赛。19岁那一年,我终于在亚洲青年残疾人运动会被教练发掘,所以不管怎样我都要把握良机。”
“直到2011年,我在印尼主办的东盟残疾人运动会上得到奖项的时候,妈妈才认同我的做法。”
他坦言,很多人以为铅球运动很简单,只是动动手抛到远处就好,但其技巧和过程非常考究。“但我就是喜欢向高难度挑战。”他鼓起胸膛对记者说道。
“扔铅球并非三两天就能学成的事,我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学到如何抛掷一颗弧度漂亮的铅球,包括持球法、如何使用力道等等。但从一开始我就深信,这是一条可以走得很长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