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影11日讯)台湾国立国父纪念馆副研究员刘碧蓉指出,自清末以来,东南亚华裔的捐款,一直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财源,孙中山更赞扬“华侨为革命之母”,肯定东南亚华人对于革命的的贡献。
她说,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大马及新加坡(当时的马来亚)的华侨在孙中山革命前后,通过捐款方式对革命工作贡献了许多。
她指出,孙中山在武昌起义成功以后,所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在财政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单凭关税、盐税、釐金及田赋税收为财务来源不足,且面对人民不肯缴税等问题。
邓泽如功不可没
她今日在孙中山与南洋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孙中山因此选择发放公债(现今的债券)及发起“国民捐”,即向中国以外的国家筹募捐款,来增加财务来源。
她说,国民捐一推出,许多捐献者踊跃的到财政部指定银行、邮政局及其他机构捐款,并且临时政府将捐款人的姓名公布于《政府公报》,并颁发奖状及徽章于捐款者。
刘碧蓉也指出,孙中山在革命事业中,大马华侨邓泽如是名不可忽视的功臣,其在孙中山历次的武装起义中,扮演著负责马来亚各地筹款人的角色,且孙中山对他非常信任。
她透露,1906年邓泽如投入革命行列,在黄花岗起走遍芙蓉、麻坡、马六甲、怡保等地募款,而民国建立以后也为孙中山在东南亚筹募资源没补课或缺的人选。
她指出,孙中山曾多次推荐邓泽如担任要职,惟每每都被后者以无法胜任来婉拒孙中山的邀约,其中孙中山曾以“视同人中,能胜任愉快这,莫如兄也,愿兄勿辞。”聘请邓泽如到日本东京,出任中华革命党的财政部长,协助党中财政事务。
“但邓泽如表明难以顾及东京事务请辞,最后孙中山也只好改任他为南洋募款委员,并委任其他华侨如郑螺生、李源水、区慎刚等人办理筹款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