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7日讯)根据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马来西亚人最喜爱的一些海鲜,如石斑鱼和笛鲷可能很快就耗尽,除非实施永续海洋管理策略,不然这将影响渔业并损失8.79亿令吉。
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席执行长拿督狄诺博士今日发文告指出,基本上在过去的五十年,渔产已被过度捕捞,如今海洋只剩10 %的鱼类拥有商业价值并可供食用。
“如果我们继续使用像往常一样的捕捞方法,渔业即将“亮红灯”。 ”
他说,过度捕捞、破坏性的捕捞方法(如爆破捕鱼)、海洋污染和沿海的过度开发将破坏珊瑚礁,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率与健康。
他说,世界自然基金会最近发表的蓝色地球生命力(Living Blue Planet)报告显示,因为全球珊瑚礁受到破坏,导致一些鱼类已减少了近75%,不但影响了捕鱼业,同时意味著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来源已下降。
“这些下降将导致马来西亚人受重挫因为鱼类是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在2014年,马来西亚已超越日本成为海鲜食用量最大的东南亚国家 。 ”
他说,该报告也显示海洋生物在1970至2012年期间共下跌49%,这分析是在1234种种类的5829条鱼当中设追踪所获得,这让所收集的数据比过去的研究多两倍,并给予海洋状况一个更详细的报告。
盼达到爱知目标
狄诺说,该基金会花了近半个世纪在保护和维护国家的海洋生物为宗旨,以达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也就是至少能保护海洋十分之一的生物,所以该基金会正与沙巴州政府,工商领域和社区合作以帮助保护敦慕斯达法公园近百万公顷的海洋区。
“这敦慕斯达法公园将确保长期居住在沿海地区及超过50个岛屿上的8万多居民的生计受惠。”
他说,该基金会希望敦慕斯达法公园在2015年底宣布为国家公园后,能助于马来西亚达到全球海洋保育的目标。一旦成为国家公园后,敦慕斯达法公园能保育珊瑚礁成为鱼类一个重要的栖息和繁殖地。
他表示,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被列入在大马第11计划当中所推进的绿色增长战略,该基金会也希望马来西亚政府将作出拨款实施来保护海洋和海洋资源。
他说,蓝色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其实大部分威胁海洋的活动是可以避免的,并存有解决方案。
“在短短的时间里,人类捕鱼超越鱼类繁殖的速度已严重破坏了海洋资源。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保育工作以确保海洋生物继续生存 。”
蓝博帝尼:珊瑚礁锐减令鱼类减少
另一方面,世界自然基金会执行长蓝博帝尼指出,该报告显示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的数量也出现锐减的状况,引发鱼类数量下跌的危机,超过三分之一的鱼类依赖著珊瑚礁生存,而这些鱼类从1979至2010年期间减少34%。
“该报告也详细介绍了家庭食用鱼类,包括金枪鱼、鲭鱼和鲣鱼共耗尽了74%。”
他说,海洋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若我们有效管理将能确保海洋的永续性,如果人们好好保育海洋,将有利于粮食供应、渔民的生计、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所以要趁早应对海洋资源耗尽的危机。
他说,蓝色地球生命力报告冀唤醒政府、工商领域和社区保护海洋的意识,而身体力行保护及有效管理渔业资源包括维护海洋生态、聪明地消费和强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