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南30日讯)海上渔获锐减,海产速冻厂无货源下纷纷收盘,尤其是冷冻虾业最为明显,让业者叫苦连天。
从事冷冻业起家,也是高渊港口海上养殖场公会署理主席的许银添(43岁)说,冷冻业开始面临海产货源稀少的挑战,尤其是海虾、墨鱼类已逐年渐少,甚至供给本地市场都不足够的情况下,导致一些冷冻业者,被逼停止作业。
他说,北马在20年前,靠近吉辇河,包括北霹雳一带盛产海虾,大小间冷冻虾厂纷纷林立,但如今已成为夕阳行业。
他指出,海上捕鱼业也面临C2渔船柴油开销大却没津贴的苦衷,渔民要看季节及海产丰盛期才出海,以避免亏本。
“渔民为了人身安全,以及避开边界印尼海域的海盗,加上渔获量逐年减少,船主也自动减少渔船数量,虽然使用C2渔船允许聘请外劳,但业者对海上的作业已意兴阑珊。”
“另一个导致渔民不愿出海的原因是,水警严厉执法,尤其是使用A及B2级渔船的业者,必须是船主亲自掌船,就连子女都不能代劳,若聘请副手,则需每半年更新一次手续。”
鱼苗存活率低
他也说,对于海上养殖业,鱼苗存活率还在低境边缘,如下放3000只鱼苗入鱼池,存活率只有1000只,有些下放一万只才取得10%的收成。
“虽然鱼苗80%来自本地,但成本已因存活率低而增加,加上进口鱼料也昂贵,加重了业者的成本。”
他说,在马币下滑及实施消费税后,让鱼料成本提高。“虽然说鱼料的消费税可退还,但没有业者注册,所以每10万令吉的鱼料,他们要多付6000令吉。”
“当时的业者以为鱼业没有计算消费税,所以他们都没有注册,如今就尝尽苦头。”
他说,不论养殖业面临什么难题,他始终认为,政策是决定一个行业的兴衰。
“政府有大力提倡及鼓励人民开发海上养殖的意愿,但政府就没有步骤、也没有策略、也没有制度,更别说有辅助,所以业者的问题从开始至今都往自己肩上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