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0日讯)峇东埔补选尚末开打,伊斯兰党在选区投置多时的“计时炸弹”终于引爆。伊党峇东埔区部表明,民联的公正党及行动党不支持伊刑法,就等著流失伊党的铁票,如果这个局面成定局,不否认伊党会伤到公正党,但杀伤力又不至于导致公正党失守选区,除非巫统有强而有力的吸票理由,否则最坏的局面是险胜。
这当中的因素包括伊党的势力强区不是最多选民的地区,加上以伊刑法作为斗争目标,不会因为伊党抵制而影响华裔选票投给民联,同时伊党的铁票在区内确实也不多,保守估计只有15%左右。
其实在马来部落格中早有不少人撰文要求伊党以“票仓”向公正党施压,以在认同及支持伊刑法的前提下才助选。
他们的“票仓”论点主要是以峇东埔属下的柏玛当巴锡州议席得票作准,该议席除了是伊党的保垒区,也在这次大选中拥有最多的多数票。
因此,撰文者认为,没有柏玛当巴锡州议席的得票,公正党基本是守不住峇东埔。
04年遇上伯拉效应
不过,这番论点只对一半,另一半则错在打错算盘,因为柏玛当巴锡确实拥有最多数票,但功劳不完全是伊党,不要忘记这个选区还有近25%的华裔选票,而该区在2004年遇上敦阿都拉新首相效应时,多数票只剩下679张。
换句话说,如果以伊刑法作为斗争基础,伊党在柏玛当巴锡的铁票,其实有40%都已经偷笑,而回看过去33年的票数,尤其是安华于1982年开始以国阵旗帜出征的4届大选时,伊党在峇东埔的基本盘其实仅保持在15%的水平以下。
但为何伊党会突然患上大头症?他们的论点基础是以2013年的成绩为例,民联在首次获得全胜的情况下,柏玛当巴锡的多数票多达6826票,诗布朗再也2459票及本南地2339票,可见柏玛当巴锡的多数票占过半。
伊党打错算盘?
不仅如此, 柏玛当巴锡在峇东埔自1999年进入“民联时代”后都不曾失守,倒是混合区的诗布朗再也一直都是国阵的囊中物,直到2013年才失守输给民联,而本南地也曾在2004年败给国阵。
此外,柏玛当巴锡的多数票也从1999年的3194票,增至2013年的6826票,虽然在2004年仅剩679张多数票,但近几届大选的多数票都稳健成长。
不过, 这一切“辉煌”成绩,在峇东埔整体的选情却是不同的“风景”,这也是伊党支持者打错算盘的地方。
进入安华时代 伊党铁票仅15%
要确认伊党在峇东埔的铁票有多少,就得从峇东埔进入“安华时代”后,伊党在此的得票,以及其堡垒区得票比率,而综观所有数据所得,其实伊党铁票只有15%左右。
先看1982年的大选,当时伊党候选人查比迪寻求蝉联,结果遇上安华及行动党的三角战,得票只占17.87%;1986年由莫哈末沙布上阵, 在一对一对垒下,票房有进步,得票率提升到29.44%。
1990年由玛夫兹上阵时,得票率退到24.31%,后来在1995年又遇到行动党加入的三角战时,伊党的得票率跌剩11.08%。
如果以这4届大选的得票作为基础,尤其是出现三角战的局面时,伊党当时在峇东埔的基本盘只有15%左右。
未见势力发酵
现在再来看2004年遇上敦阿都拉效应的选情,这是安华势力在峇东埔的“最低潮”,当时旺阿兹莎得票率仅有50.69%,仅险胜国阵候选人。
再看看伊党堡垒区柏玛当巴锡在当时的得票情况,伊党当时的得票率仅有52.13%,即8057票,同时是峇东埔是届总得票的18.79%。至于2013年,柏玛当巴锡的得票是1万3479张,同时是峇东埔是届总得票的21.5%,但这是在华裔选票没有跑票的前提下才有的得票率。
因此,在合理情况在数据上加减乘除后,最保守的铁票预算是15%,而这15%会否导致安华势力在峇东埔失去光彩?就要看峇东埔选民是否与伊党唱著同一首曲调,惟到目前为止,还未见伊党的势力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