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和马六甲联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世界文化遗产地位,从2008年迄今已经迈入第7个年头。
在过去6年以来,两地因为世界遗产光环更广为世人所认识,旅游业发展也一年比一年火红;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旅游业成长过于迅速,却也对古迹区的发展和规划造成潜在的隐忧。
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商机,使古迹区业主、各方商家、房地产业者等趋之若鹜,近数年来,各类精品酒店、民宿、咖啡馆、酒吧、纪念品商店等大量入驻古迹区。
这种现象,一方面虽然解决了入遗之前,因屋租统制法令废除后,许多市区老屋荒废的问题,然而另一方面,也衍生出古迹区房产价格暴涨,许多原生居民、租户因为业主欲高价出售产业,或提高租金,被逼迁离。
原生居民渐减少
根据统计,从2009年至2013年,作为原生居民的乔治市华裔家庭,从1700户左右兑减至去年的1500户左右。在古迹区长期活动的社区工作者也指出,根据他们的非正式统计,今年开始,几乎每周都会听到老城区不同社区原生居民搬离的情况。
城市人口结构的更迭,本为正常现象,不过,也有古迹保护人士担忧,这种情况将直接对世界遗产区的人文特色,以及杰出普世价值造成根本性的破坏。
围绕在此的讨论和争议,在年初以来媒体陆续报导一些老屋被变卖改装为精品酒店或咖啡馆之时,就一直酝酿发酵,直到年底因民宿漂白计划和UrbanXchange壁画计划的出现,在社交网络和传统媒体上爆发。
古迹艺术能并存
无论如何,论及乔治市世遗区的旅游规划是否失序,若归咎于公共艺术,实际上并不公平。
州政府当局年中所设的公共艺术评估委员会也引来异议,向来关注古迹和艺术事务的律师李凯更曾在公共论坛上直指,此决定即让艺术家们诟病,也取悦不了古迹保护人士。
实际上,古迹区内的公共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若妥善规划,并非完全导向“旅游商品化”,可为乔治市古迹区增添层次。艺文界人士声称,槟城已开始成为首都吉隆坡外我国另一个艺术重镇,近年来,随著乔治市艺术节、乔治市文学节和其他艺文活动推动,乔治市的古迹及人文精神渐广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民众所认识,古迹和艺术,并非完全不能并存的元素。
让社区拥自主权
另一方面,古迹规划日趋“精英化”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不难发现,在针对上述问题讨论时,其论述的权力架构仍以精英阶层的古迹保护人士、政府单位、艺术家为主流,真正的古迹社区民众处于失语阶段,并没有人真正邀请他们发声。
目前,除了少数社会工作组织如Arts-Ed经营社区,一般民众对于“社区营造”十分模糊,也不懂得为自身的社区发声。
乔治市世界遗产机构和槟州政府作为权力机构,未来是否应该更加强予社区培力,赋权予社区对古迹区作出更多的自主决定,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议题。
速落实法案维护古迹
在乔治市遗产区以外,其他有特殊价值的古迹建筑/地点保护和修复,也成为今年的话题中心。从中路218号古迹建筑拆除重建事件、浮罗池滑暹罗村迁村事件到孙氏大宅扩建酒店事件,显示出槟城民众期盼州政府除了世界遗产区的管理之外,也需加强州内其他地区的古迹保护管理。
槟州政府若欲予人民看见解决上述种种问题的争议,即需在决策的执行上释出更多的诚意,并尽快落实相关法案和政策。
其中,槟州议会于2011年于州议会三读通过的《槟州遗产法令》至今已3年,不过该法令目前未正式生效。据了解,由于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有关法令仍属于无法生效执行的状态。
乔治市世界文化遗产机构总经理林翠萍早前受访时指出,目前州城市规划单位仍然在草拟相关法案的附加文件,包括制定法令下各项书信、通告等等的格式,唯有解决了这一层问题,法令才能正式生效并执行。她表示,由于相关文件牵涉面比较复杂,因此需消耗一段时日方能完成,未有定下期限。
此外,《2011年槟州遗产法令》建议成立不超过17人的“槟州古迹理事会”,为州政府提供相关谘询,建议维护遗产的政策,为受委的遗产专员提供谘询并与之合作,监督和协调古迹区的发展,进行相关研究项目等等;不过因法令未有效力,此17人小组的人选也仍悬而未决。
特区蓝图拖太久
另外,同样已讨论多年的乔治市特区蓝图(Special Area Plan)也因为种种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一直处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阶段。
乔治市特区蓝图一旦落实,将对古迹区内的建筑物发展、行业规划、交通管理等等拥有一定的规范效力,然而此特区蓝图拖沓超过3年,仍无法正式生效,引起古迹保护人士及在野党诟病。
无论如何,根据报导,乔治市世遗机构在年前已经著手重新审核乔治市世遗区以外的槟州两地古迹建筑,将这些古迹建筑列入保护建筑清单(inventory),迄今有约2500多栋建筑物被列名在内。
槟岛市政局在逾10年前,由当时的AR&T建筑公司林惠祥建筑师负责拟定乔治市古迹建筑保存清单,唯出现不少“漏网之鱼”引起争议,因此乔治市遗产机构重新委托顾问公司,一一鉴定两地古迹建筑清单。目前此清单正不断更新和修正中,一旦槟遗产法令生效,这些建筑将可有效通过法令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