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一宗校园坠亡事件意外掀起了全国舆论的巨大回响,坠楼者疑似曾遭受霸凌,而且因为一条“牵涉VVIP(重要)人物”的谣言,导致一波又一波的抗议在全国各地接连发生,民众自发走上街头,要求真相与问责。与此同时,“#JusticeforZara”(为扎拉凯丽娜争取公义)也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标,有媒体将这股民间反应称作“沙巴之春”。

类似的事情其实在2024年已经发生过,当时13名年龄介于16至19岁的学生,因怀疑一名17岁同学偷窃钱财,在技职学院宿舍内对其集体殴打,最终导致该名学生不幸身亡。

同样是涉及霸凌并酿成命案的案件,2024年的案件却没有引发舆论的强烈不满,所有人都非常信任警方,静待调查结果。为什么仅仅相隔一年,类似的案件却导致不同的舆论反应?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原因就在这次的扎拉案,出现了“疑似有VVIP参与”这样的言论上。

“轻描淡写”处理态度

扎拉案发生以后,警方和校方的处理方式显得不够严谨。校方第一时间只把这起事件当成一次“意外”,警方也没有第一时间按照程序给家属说明尸检的重要,仅让家属签署一份放弃尸检的文件以后就草草结束调查。以至于在舆论爆发以后,校方与警方皆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充分解释,引发民众的各种猜测与阴谋论,最终导致“牵涉VVIP”这样的解读出现。

尽管后来由武吉安曼刑事调查部总监拿督古玛出面澄清,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绝对没有“重要人物”涉及此案,对已然形成的舆论也是于事无补。因为人们心中的成见早已成型,警方与校方早期的各种程序缺失,全都成了人们相信有重要人物牵涉其中的有力证据。

反观去年3月发生的13名青少年霸凌致死案,校方与警方都反应迅速。校长与舍监第一时间介入并报警,处理程序迅速启动,警方也立刻成立特别调查小组展开调查。在这起案件中,整个案件公开、透明地展现在群众面前,从事发经过、调查程序,到前因后果皆交代明确,民间舆论无需对案件进行各种猜测与推理,各种谣言也就失去了孳生的土壤。涉案学生随后被以谋杀罪提控,并于今年2月在法庭过堂时被裁定表面罪名成立,从案发到过堂开审仅仅过去数个月。

对比两个案件,一个态度严谨,迅速进入司法程序;另一个却是态度散漫,迅速盖棺定论。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样是沙巴的学校、沙巴的警方,舆论却在一年之间出现如此巨大的反转。

对许多人而言,扎拉案不仅关乎一名13岁学生的死因,更触及“校园是否真正安全,以及霸凌问题是否被严重低估”的更深层问题。一起霸凌事件被判定为校内“意外”,学校与警方那“轻描淡写”的处理方式,不仅暴露了教育体系的漏洞,更引爆了沙巴人民对政府长期潜藏的不信任感,甚至连曾经处理妥善,难得引起民众认同的案件也前功尽弃,曾经的功劳毁于一旦。

笔者认为,政府此时更应反思,这种“大事化小”、得过且过的处事态度究竟消耗了多少人们的信心。如果一个基本的校园安全都守不住,那么在其他重大公共议题上,人们又凭什么去信任政府所谓的“改革”、“透明”或“公正”?

缺乏公关危机意识

此外,本案涉及两个核心体系——教育部门和执法单位(警察)。两者显然也缺乏必要的公关危机意识。例如,警方涉嫌违反标准作业程序(SOP),是否正源于那种“反正家属也未必清楚程序,不会追究”的侥幸心理?谁料,这一次的轻忽反而撕开了制度信任的裂缝。同样的心态似乎也出现在学校身上,否则校长不会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建议家属尽快下葬了事。

值得注意的是,沙巴此前也发生过涉及生命的校园案件,但由于相关单位的处理较为公开透明,因此并未引起如此强烈的民愤。这也反映出:事件本身不是唯一核心,更关键的是当局如何处理。

从一宗个案,演变成一面“制度照妖镜”,此次的扎拉案不仅暴露出学校与执法部门在危机处理中长期累积的敷衍态度,更迫使人民重新思考:当面临最基本的校园安全问题时,这个公共体系是否有能力、也是否有意愿去保护最弱势的群体。随著沙巴州选日益临近,这场舆论风暴已不可避免地被纳入政治议程。无论执政党或反对党,都必须正面回应人民提出的核心质问——若连校园中的一条基本生命线都守不住,这个庞大的政府体系又凭什么要求人民继续给予信任?

扎拉之死无疑是一场悲剧,但更令人痛心的是,它所映射出的制度性疏忽与信任崩塌。当一名普通学生的公义需要靠民众自发上街、靠无数网民的hashtag才逼得政府开口回应,我们就必须反问:这个体系到底在保障谁的权益?

任何看似轻微、可以被省略的程序,最终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真正的公义不只是亡羊补牢式的调查或迟来的道歉,而是建立在日常规范与制度执行上的持续守护。当公权力选择以“方便”为前提处理公共事务时,社会将以愤怒与不信任作为回应,扎拉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郑庭河:宗教组织应当民主化

名家

宗教的普遍、共通本旨应当是感化人心、优化社会,即使许多宗教还有更“超越”、“终极”的宗旨,如救赎、归顺、(天人、梵我)合...

阅读全文

陈锦松:安华的政治大考:能否斩断阿克玛的族群火种?

名家

巫青团长阿克玛近日以“倒挂国旗”事件刻意挑动族群情绪,把华人描绘成“轻视国家”的群体。国旗,本应是国家尊严的象征,却被扭...

阅读全文

林卓锋:牛熊智慧系列(下)防御艺术——构建“抗震”组合四大关键

名家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回顾了25年前的科网泡沫,揭示了当前市场中”高Beta狂热”所蕴含的风险。历史的教训是清晰的:在投...

阅读全文

陈奕强:东盟AI峰会五大马来西亚亮点——从ILMU到区域AI安全网络

名家

8月12日至13日,2025年东盟AI峰会在吉隆坡盛大举行。作为东道主,马来西亚企业与政府在这场区域级科技盛会中火力全开...

阅读全文

黄金祥:不忘历史=仇恨教育?

名家

《南京照相馆》将于8月28日在本地上映,有关新闻在《东方日报》脸书带来1500条留言。这部电影在大陆备受好评,但一些积极...

阅读全文

林德宜——特朗普关税:印度是大输家,中国是大赢家

名家

特朗普正一手推动各国加速走向新世界秩序,一个与当前由美国及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所不同。当特朗普向美国民众夸耀他以关税作为“...

阅读全文

郭朝河:当暴力无所不在

名家

下午四点五十九分,萤幕上的数字跳动到最后一秒。城市另一端,一位因网络争议而成为全民公敌的女记者,正在家中刷著社交平台。下...

阅读全文

李泰德:台湾半导体产业面对的内忧外患

名家

近期,台湾的台积电爆出内鬼窃取机密技术外泄事件,高等检察署以三名员工涉嫌违反台湾国家安全法为由受到拘押禁见。台积电被视为...

阅读全文

谢诗坚:不忘八十年前的浩劫

名家

今年202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80周年祭,二战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21年后的延续。这场战争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就如英...

阅读全文

孙和声:长寿社会的经济挑战

名家

研究当代社会的专家学者通常会指出,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龄少子化,技术进步与技术赋能及城镇化等。这种情况在中等收入国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