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向国会下议院提呈了《第十三大马计划》,作为我国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规划蓝图。这份国家计划不仅关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向,更牵动著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未来五年,是吃粥还是吃饭,吃鱼还是番薯,全看这份蓝图怎么走、政策怎么落实。

计划指明了国家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与资源分配,是所有联邦与州属、产业与机构、公私合作的参考路线图。它的作用,就像是国家发展的“GPS”,引导方向、设定优先级,也反映了执政团队的治国理念与政治意志。

该计划以“重新绘制发展蓝图”为主题,围绕昌明经济的三大核心支柱:一是提高“天花板”,二是垫高“地板”,三是强化国家治理。最近几日,第十三大马计划当中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公积金改革计划。人民到底能怎么花这笔钱,成了最大的争议点。
 

“保障”老年生活
在计划中,政府认为充足的退休储蓄是保障员工年老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计划中提出探索一套更完善的退休收入机制,以确保国人在退休后拥有持续且稳定的经济来源。这项机制把雇员的供款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可一次性提取的退休储蓄,其二则为在退休后每月发放的养老金。此举旨在防止会员一次性提领存款后提早花光,在年老陷入经济困境,因而设定一个长期的退休保障。
 
笔者认为,政府愿意提供保障是好事,但不应该用强制分配人民储蓄的方式。因为强制插手他人财产,必然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比如政府若要强硬“保障”人民的储蓄,那是否代表一个人的公积金发放完毕以后,政府也应该要拿出一笔钱继续保障人民?又比如一个人如果在公积金发放完毕之前与世长辞,那未发放的公积金又要如何处置?而笔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当公积金变成退休金发放以后,人民一个月能领多少钱?

根据雇员公积金局本身的数据,截至2023年,有35%的会员账户馀额少于1万令吉,远远不足以应付十年、甚至五年的退休生活。这群会员正是政府需要努力保障的群体。但是把1万令吉分成十年发放,算上公积金现有的利息也仅得到每个月111令吉左右的结果。别说五年、十年,就问现在全马来西亚,有谁能保证可以仅靠111令吉生活一个月?

所以,从政府目前公布的蓝图来看,笔者并未看到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的决心,反而是自作主张,削弱人民自由支配自身储蓄的权力,把人民财产搞得一团糟。这个问题再加上政府可能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至65岁的情况下,显得更为复杂。
 

再工作5年
计划中提到,政府将重新检视目前60岁的强制退休年龄,计划提升至65岁,以更贴近老龄社会的发展趋势。

然而,这项建议引发了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马来西亚是否需要数量如此庞大的员工?若法定退休年龄延长,是否将加速劳动市场的“老龄化”?尤其在现今职场都更倾向于选择35岁的新员工,年长员工在重新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又面临延后退休的问题,会不会为了保住工作岗位而采取更保守、甚至更消极的工作态度,导致企业发展受限、年轻人晋升困难、组织效率拖慢等问题大量产生?而上述问题如果再结合每月只能提取少量退休金的新制度,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或许,在政策正式落地之前,我们需要更多数据支持与社会讨论,从长计议。

计划中关于公积金与退休机制的改革也迎来了强烈的政治反响,其中有人炮轰政府在面临国家债务攀升的情况下,扩大征税之后又动起人民公积金的念头。也有认为公积金是人民的私人财产,政府没有任何权力干预,更无权限制人民如何动用这笔资金来保障退休生活的声音。还有议员强烈反对取消一次性全提的权利,认为应保留会员自主选择模式的自由。

笔者认为当前的问题并非“政府是否有责任在人民储蓄不足时介入并设立底线”,而是“政府该怎么做”的问题。尤其是在许多低收入群体终其一生都无法积累足够储蓄的现实下,政府推动公积金制度改革,应该要保障低收入户在老年仍然享有体面的退休生活,而不是经过政府的一番干预,我国的退休人士手握几万块退休金,每个月却只能喝几碗番薯粥。


制度仍在“探索阶段”
综上所述,《第十三大马计划》虽然还只是个蓝图,具体如何实行还未公布。但政府提出改革公积金制度与延迟退休年龄等方针,体现了如今政府对老龄化社会与储蓄不足等问题的重视。但现实情况绝对不能一刀切,政策若无法保障好每一个阶层的人民,最终可能在保障与干预之间引发信任赤字。

将公积金以退休金形式发放的例子,现实中也有。邻国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CPF),就有将退休账户的储蓄金转入CPF LIFE,每月领取退休金的做法。但是在这个做法之下,政府一方面提供了多种退休金发放选项,另一方面也保证加入CPF LIFE的所有会员,都能领取退休金直到生命终结为止。而且所有新加坡公民都有选择退出CPF LIFE,将公积金全部提领的选择。

截至截稿为止,政府尚未公布相关法律草案,强制或自愿参与机制仍不明确,许多关键细节仍处于“探索阶段”。比如政府是否会提出具体的立法草案?每月养老金的支付比例与提款规则将如何设定?延迟退休年龄之后,是否会同步推行就业市场的调整机制与配套支持政策?

政府如果能为人民带来更稳健的养老机制,我们肯定举双手赞同。毕竟,奋斗一生的人民,所追求的不是黄金堆满的晚年,而是哪怕清贫,也要吃得安心的一碗番薯粥。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黄金祥:台湾民主成大马反面教材

名家

“大罢免,大失败!”,是台湾这几天最夯的新闻标题。赖清德不愿接受去年“朝小野大”的选举结果,妄图通过大罢免来夺取立法院主...

阅读全文

林德宜:美国和欧盟对抗中国“产能过剩”

名家

随著中国高附加值的工业与制造业出口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份额,美国与欧盟各自采取了看似独立、实则互补的政策,目标是对...

阅读全文

郭朝河:由岛至岛的历史沉默

名家

你知道祖辈那代在二战时经历过什么吗?这个问题提出后,相信答案多半是模糊的。即便他们曾说起“日本兵”来过村子,但语气里总是...

阅读全文

黄春鑵:从反安华集会 看国盟未来政治方针

名家

在7月26日,于吉隆坡独立广场举办的“反安华集会”,在先前团结政府表明不会取缔该集会的情况下,以和平方式落幕。这场由国盟...

阅读全文

李泰德:尴尬的日本,尴尬的石破茂

名家

仅在位少于一年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任内遭遇的挫折不断,于上任一周便马上解散众议院,以期望得到坚定的民意背书,虽然最后自民党...

阅读全文

孙和声:从第三人生谈起

名家

当前世界人口有一个两极分化的趋势,一个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与地区,如南亚和非洲,人口急速增长;他方面则是发达国人口...

阅读全文

程志彬:IPO不只是风口, 也可能是风险口

名家

马来西亚企业上市活动正迅速升温。根据德勤(Deloitte)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共有32家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募股(...

阅读全文

郑庭河:集体主义的宗教和个体主义

名家

宗教本质上偏向集体主义不是问题,毕竟一般宗教本就主张人们以家庭、家族、部落、社群等的方式来建立某种信仰共同体。虽说部分宗...

阅读全文

陈锦松:倒安华大集会的深层警示

名家

国盟日前号召举行“倒安华”大集会,声称将有50万人上街响应,最终却仅吸引不足两万人参与。虽然集会全程和平,未见骚乱,但如...

阅读全文

林卓锋 :AI时代的殒地——固守本地投资,你已无路可退

名家

上期在东方日报刊登的专栏提到,当Meta以143亿美元吞下Scale AI 49%的股权,这场交易不是温情脉脉的商业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