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一任首相是安华,谁又是财长?
距离马来西亚人民决定下一届政府还剩一天。求变心切者比比皆是,甚至不断通过网络发表对其阵营的支持。也有人把第15届全国大选视为大马政治史上的“选举之母”,参与竞选和合格选民的数量绝对是空前的。民间群情汹涌,有者认为这一届不只是选国会代表,而是对首相人选进行公投,不同的首相人选任君选择。
日前读到作者林春发《告别60年腐败──第15届大选的祈福》 一文中点名心仪首相人选。然而,如果安华任相,财长会是哪位?希盟的经济政策又是否可行?
尤其财政部长人选是一个政权的关键人物。借鉴英国近期财长税务政策的失误导致首相下台,就可以看出财长人选在一国政府中举足轻重。同样,希盟2018年上台执政后,当时财长的作风及行事,就引起不少争议,也是其中导致希盟流失民心的因素之一。
反观希盟两位在经济政策有造诣的牛桥(Oxbridge牛津与剑桥)资深领袖,潘俭伟和王建民,本届大选都没有上阵。若希盟执政,到时的首相会否仿照前朝先例,通过委任上议员再授予部长职招其入阁?
不过,以史为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封功臣,他将军师刘伯温封为了伯爵。其实,忠心耿耿为皇帝献策的刘伯温最想离开。雷霆雨露,莫非天恩,皇帝不让走也没有讨论的馀地,毕竟“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能找到退路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再者,能力比上司强更要懂得避忌,如果上司没有要栽培或妒忌的话,留下也是困兽之斗而已,急流勇退方为良策。
在经济政策上,回顾希盟在上一次竞选宣言中提出废除消费税及过路费。前者落实,后者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如果两者同时并行将使国库损耗4000亿令吉,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将攀升至80%。所幸当时只废除了消费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疫情的到来足以证明废除消费税带来了恶果,许多国民被迫掏出公积金的老本应付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这等同于变相的税收。仓促废除消费税及无法以其他税务填补政府收入的空缺,是治标不治本和不负责任的。
消费税之好
其实,消费税能在良好和疲软的经济环境中产生稳定和可预测的税收收入。由于管理和征收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这是一种有效的税收。另外,实行消费税可以让政府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从而鼓励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有助于促进整体经济增长。
邻国新加坡政府于1994年1月1日首次推出消费税,税率为3%,同期降低企业税务3%至27%。随后在2003和2004年调高至4%及5%;2007年财政预算案时调高至7%。时隔15年后,新加坡政府宣布将在2023年1月1日把消费税从目前的7%调高至8%,然后在2024年进一步调高至9%。
今年11月7日,新国候任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国会总结时抨击反对党对调高消费税作出“虚假和简单化的叙述”,即除了提高税收之外还有其他选择。他也表示政府不可能进一步推迟上调消费税。当然,对应消费税提高后带来的冲击,新加坡政府也宣布了援助配套。
另一个可衡量指标,则是股市的表现。第14届全国大选后,代表大马股市的富时吉隆坡综合指数在短短2个月内从2018年5月8日接近历史高位的1850点一度下跌逾190点或10%。仅仅在首6个月,马股下跌了6.9%;而代表美股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则在同期上涨1.16%。尽管排除了2020年初的疫情爆发时的表现,从2018年5月中旬截至2019年终,马股跌幅达12.8%,而代表全球股市的MSCI世界指数基金及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大涨了17%和12%。
不论对比全球股市或美股,马股大幅落后,足以显示国际投资者对马股却步。这或许与时任财长屡次对外发表的“国家破产论”有关,把马股逼向悬崖。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就是劝诫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因此,对照国际3大评级机构即惠誉、穆迪和标准普尔对我国客观的评级,就可以知道我国经济依然稳健。无奈,普罗大众都被时任财长的言论左右,更取信前者而忽略后者的权威性。
避开糖衣陷阱
要如何做出选择及承担最低的机会成本是选民面临最大的问题,毕竟全国大选是每5年一次,因此这5年的时间显得格外稀缺。无论做任何决定,我们必须了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不争的事实。
在面临各种美好的竞选宣言时,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尽量了解竞选宣言兑现时是否带来更大的代价,否则最终得不偿失,后悔莫及。我们往往会被各种承诺吸引,而失去了“免疫力”,最终导致误坠“糖衣陷阱”。
典型的“糖衣陷阱”就是许诺一些不可能兑现的宣言,美好以致不现实(too good to be true)的或是当下大众渴望获得的。当承诺过于美好时,就表示那根本是不真实的。
举例而言,废除大道收费或减低税务对民众来说是好事,但是国库收入也因此受影响,在面临突发的公共紧急事件时能否有充足的资金应付可以被视为选民的机会成本。
我们可以从过去各政党是否兑现竞选宣言来抽丝剥茧,绝不能单单从该党承诺了什么,而是完成了什么,正所谓“观其行而知其人”。因此,千万不要让我们的感性凌驾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