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透视大马》本周有一篇新闻,引述“消息人士”指慕尤丁要闪电大选,而国安会有异议。其实早在三个月前,疫情整体上已经受到控制,加上政府在行管期发放的援助金确实让不少人“感觉良好”,民调显示他人气直升,坊间就有传言慕尤丁想举行大选。当时《星洲日报》也以独家的形式报道。这些报道是真是假,确实引起一些人讨论甚至嘲笑。
在没有固定大选日期的国家,任何执政者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解散国会,重新寻求委托。因此,看回几个月前利好的情况,慕尤丁有大选的念头,并不让人意外。英国在2011年通过固定任期国会法案以前,首相也都会尽量挑选有利于己的日期大选,通常是经济一片大好,又或是民调显示执政党遥遥领先在野党之时,图的就是所谓的利好因素能够为自己加分。除非逼不得已,没有首相会选择不利于己的时刻大选。
1997年,党内外交困的梅杰就是因为民望低落,拖到最后一刻才解散国会,在当时是将近100年来少有做满五年任期才大选的首相(二战期间冻结大选不算),结果当然是一败涂地。在那个时候,每当首相声望如日中天,或执政党焦头烂额的时候,各家报章媒体都会争先恐后预测大选日期或首相会否半路下车,而且这不只是只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小报才会做的事,大报也是如此,引述的当然是所谓的可靠消息;有的甚至很笃定地写“XXX(报章)可以披露”(canreveal)。
媒体喜欢这么做,原因很多。一来民众热衷猜测何时大选,二来可以测试政府的反应,甚至企图动摇首相在党内的地位,例如梅杰就被媒体玩得很惨;工党籍的首相布莱尔和他的财长布朗不咬弦,也是当时媒体借用大选或交棒日期,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的材料。当年类似这样的新闻很多。严肃的,我多看几眼;耸动的,我淡然处之。
因此,英国首相向君主建议解散国会的传统,长期被视为一种不民主的优势,也不符合三权分立的精神,毕竟行政长官不应该掌握“炒立法机关鱿鱼”的权力,因此才会通过固定任期国会法案,确立了国会的五年任期和选举日期。首相失去了随意解散国会的绝对权力,若想提早解散国会,必须得到下议院2/3议员同意,或另立一次性新法,不然就是因为不信任动议通过而被迫大选。
2016年6月,卡梅伦输掉脱欧公投下台,特丽莎梅接任,民调显示她人气急升,那时候媒体就猜测会不会闪电大选。特丽莎梅先是否认,过后突然到下议院寻求表决解散国会,结果烧掉了卡梅伦留给她的国会多数。但我们总不能说她在否认的那一刻是在散播假消息吧?
在大马做新闻不易
接著约翰逊上台,《卫报》就列出可能促使2019年10月闪电大选的因素,结果没有发生,反而后来约翰逊另外通过法案提早在12月大选。《卫报》的分析虽然失准,甚至可能是为了求点击率,但总不至于说是拿“漏料”来忽悠读者。
回到马来西亚的情况。慕尤丁是弱势首相,党内外形势也天天在变。假设他8月有意大选,刻意透过身边的人放消息,这样的推测在当时合情合理。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在测试巫统的反应,并非真的打算在11月解散国会。后来疫情死灰复燃,一发不可收拾,巫统和其他在野党的动向也起了变化,他因此而搁置大选,甚至想动用紧急法令保住摇摇欲坠的位子,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总之,记者们没在他办公室放录音机或窃听器,大家也就只能旁敲侧击。准确的话,掌声鼓励;失准的话,一笑置之。
资讯攻防战,亲国盟或亲希盟的媒体,甚至其他各方都在做,我们已经不能再以2018年以前的思维去理解。
在马来西亚这种恶劣的政治和媒体环境,做新闻实在不容易。如果我们要求记者掌握了百分百准确的消息才打开键盘,连犯错或收错料的机会都不给,最后恐怕会落执政者口实,以“不实新闻”为借口对付。这应该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当然,喜欢玩独家放料的媒体,如果一再失准,丢失的是本身的公信力,读者自有评断。正如不断重复自己有“强大国会多数”的在野党领袖,同样的把戏玩多了,民众也会厌倦,看穿他是纸老虎。
说到底,记者收错料应该检讨,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厚颜无耻说“竞选宣言不是圣经”的政客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