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家媒体对首相马哈迪在专访中,因为对统考是否会承认的课题报导方式不同,让统考的话题再次受到关注。
其实,我对哪边是更贴近事实真相的媒体并不感兴趣。我在意的是,为何每次谈到这话题,种族情绪就总轻易被点燃,沟通永远都像是勾不著边,双方在各自的辩护区里死守。每提一次,局面就更浊。
对我而言,事情很简单——要不永远都无法承认;要不就是想承认,但时机不成熟。
先说第一个情况好了。
其实以独中统考文凭的历史背景来看,在国父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时代,就很明确表达独中统考文凭不受承认的事实,甚至当时还获得马华的敦陈祯禄和敦陈修信的支持,证明了独中教育本来就是正统教育外的支流。
民调显示巫裔反对
虽然现在已是全球民主意识抬头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民族性与语言获得尊重,加上过去几年中国在全球强势崛起,大马也持续与中国来往密切,按照这种牌面来看,承认统考本来就是顺水推舟的事——对内能加强华人爱国认同感,对外又能间接促进经贸交流,一举多得哟!
只不过,这既然是开国的立场,现在再围绕承认的问题打转就显得多馀。换句话说,不承认是合情,承认是额外红利。
这已是去政治化后的基本教育现况,没有谁对不起谁(要怪就怪在你还没来得及出世去极力争取),就这么简单。
另一种情况就是马哈迪现在口中说的,最终会承认统考,前提是要顾虑马来人的情绪。
这点我非常认同。大家应该还记得前几个月时,网络有个针对独中统考是否要受承认的民调,虽然最终几万人投票的结果不相伯仲,但单看马来人的投票数据,几乎一面倒投反对票,说明了马来人对新政府要承认统考的计划是不认同的。
很多华人或许会趁机调侃,认为马来人就是对独中教育不了解,不懂统考的真正价值,所以才反对这个教育系统。若这么想,其实华人也与马来人一样,大家都陷入在一种对历史或情境脉络都模糊的情况,各方都站在一种民族性的优越感,才会发展成目前彼此都持续不谅解的立场。
敦马似乎偏向承认
马来人认为,就算独中教育办得再好,但与政府的教育方针相违背,免谈;华人认为,独中教育栽培了许多人才,不承认的话就是不惜才,难怪国家竞争力一直都差强人意。
所以,马哈迪顾虑的绝对不是糊弄。但正因为是事实,而他的语意中似乎透露个人是偏向承认统考的立场,让我更期待新政府如何能化解马来人的顾虑,进而逐渐向承认统考的努力迈进。
要知道,马来人的顾虑并非没有根据,尤其独中的历史定位原本就被排挤在正统教育外,所以要如何能说服他们承认统考,知道统考也有设立马来文科目,教育内容也没有完全与大马现况切割,这不容易,也需要时间。
所以,我愿意相信新政府,给予他们时间。前提是,他们的确有在这方面付出努力,即使最终的沟通结果不理想,也罢。
不过,若站在全民的立场去考量,与其希望新政府立即承认统考了事,我更期望他们向全民展示真正的多元包容力。
这多元包容力的范围,并非遇到一些政治争议时,就随机拨款给华小泰小、国民型中学或独中,或拉曼大学是否有马华介入而降低拨款,而是真正让所有学校在实践课程到资源分享上,都能真正地一视同仁,用全马来西亚人的出发点去设立机制与待遇。
平权对待非胥视拨款
新政府的成立,原本就被付诸于想要改变一切旧局面的期待。这时的他们应该在新的期许下,去尝试各种可能,并观察各族之间的包容力底线有多大。对我而言,我期许一个敢于在新时代冲撞出新价值的领导人,而不是一直抓住80年新经济政策时口号的老冤魂。
现在早已是人手一机的时代。每个人使用智慧型手机,久了还能不智慧吗?所以领导人别想再用对不同源流语文说不同内容的招数,现在每个场合的发言,前后对比,其实都清清楚楚知道立场,很难抵赖。
若真的还要追根究底,大家不妨看回独立宣言最后一句话吧——由上天庇佑,基于自由及平等原则之下,马来亚将永久成为一个民主独立国家,永远为其人民之福利及快乐和各国共同维持正义和平而努力。
所以,就算统考不获承认,至少在其他符合正统教育下的华小泰小、国民型中学及大学学院,新政府都应该给予相同的待遇。这个待遇要如何规划,我没太多想法,但只想说,这些都不应该只是来自拨款的价格衡量,而是真正平视的价值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