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政府提出在吉隆坡、乔治市和新山征收塞车费的建议,试图以经济杠杆调节交通流量。然而,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却暴露了城市治理逻辑的根本错位。当公共交通仍未能给予民众体面的替代选择,收费只不过是将规划失败转化为全民罚单。

马来西亚的交通困局,始于一场关于“国家荣耀”的豪赌。1980年代,当宝腾(Proton)和第二国产车(Perodua)被包装成经济自主的象征时,城市规划已悄然驶上单向道。政府倾注资源扶持汽车产业,却将公共交通系统遗弃在政策的盲区。同一时期,新加坡地铁网络已编织出高效出行的经纬,台北捷运正破土而出,北京轨道交通向六环外扩展。而马来西亚,直到2008年才迎来姗姗来迟的“公交觉醒”,但此时吉隆坡的街道早已被私家车的钢铁洪流吞没。

结果是,吉隆坡公共交通使用率仅25%,远低于新加坡的65%与东京的75%。在这种“汽车优先”的畸形思维下,私家车成为生存的必需品,方向盘被塑造成国民骄傲的图腾,而行人的喘息空间则被一寸寸蚕食。政府如今试图用收费治理拥堵,恰似为瘾君子开设高价戒毒所,却回避了最初提供毒品的责任。

政府将塞车费视为治理拥堵的“特效药”,却未直面马来西亚城市发展的结构性顽疾。吉隆坡的公交系统看似完善,然而“最后一公里”的断裂,仍然困扰著每日通勤的市民。MRT与LRT站点周围,依旧可以看到白领在40℃高温下在无遮荫破损的人行道步行15分钟前往写字楼;共享滑板车因人行道拥挤沦为“危险玩具”;人行天桥电梯的常年故障;短缺的接驳车。所谓的“公交完善”,不能是将轨道建设等同于治理能力,而忽略了最基础的步行空间与接驳体系,不然就成了政府自我麻醉的话术。

槟城乔治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名录后,殖民时期的狭窄街巷仍在坚守。十年前“槟城交通大蓝图”的轻轨计划依然不见踪影,如今免费旅游巴士穿梭如织,与工业区工人苦等半小时一班普通巴士形成刺眼对比,城市边缘的交通荒漠仍在蔓延。停车位严重不足导致车辆在街巷间无效流转,若征收塞车费,无异于双重惩罚——既要承受古城生活的不便,又要为规划失序导致的拥堵买单,更是城市治理天平失衡的缩影。

至于新山,在每日几万的跨境劳工用脚投票逃离马来西亚薪资体系时,政府却试图通过收费将新山与新加坡的经济连体婴强行切割。这一政策无视了柔佛支离破碎的公交系统,而被迫支付黑车费的家庭。跨境劳工依然挤在落后的巴士站,为求生存,他们别无选择。这让人想起热带雨林中的生态怪圈:樵夫以为自己砍倒的只是树木,却不知整个森林系统正在崩塌。

更值得警惕的是,政府提及的运输业、电召车与旅游巴士可能会得到豁免,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在新山,跨境物流公司可通过成本转嫁维持运营,而小商户的送货车队却可能因绕行收费区增加成本;在乔治市,享受豁免的观光巴士依旧占据古迹区有限的路权,而本地居民的摩哆通勤权益却被忽视。当跨境物流巨头的冷藏车享受通行折扣时,菜市场鱼贩的摩哆却要为绕行多付20%油费,这种“抓大放小”的政策设计,恐将强化既有的经济权力结构,让资源再次向资本密集型行业倾斜。

大道收费

塞车费这个课题其实在2019年希盟执政时曾建议收购大道公司,以进城费取而代之。如今,吉隆坡各大大道收费未废除,还想要收取塞车费?其实大道收费已是一种阻止车辆进程的附加费用,但吉隆坡如今还是一样地堵车。因此,塞车费真的可行吗?真的可以阻止人们驾车进城吗?四十年前,马来西亚选择了与汽车工业捆绑,如今,每人拥有一辆车的畸形数据,并非民众的选择,而是政策塑造的必然。城市被切割成居住荒漠与商业孤岛,人行道沦为汽车的殖民地,方向盘自然成为生存的标配。

要打破这个诅咒,政府需要的不是精巧的收费机制,而是彻底的系统性改革。与其投入资金研究收费模型,不如将预算用于改善社区巴士、扩展步行道、增加遮阳设施。政策应优先考虑交通治理,例如解决旧车问题,严惩驾车玩手机、慢速占用快车道等行为,同时优化物流配送时间,减少高峰时段的拥堵。更重要的是,城市规划必须摆脱对高速公路与郊区住宅的过度依赖,构建更紧凑、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城市的伟大,从不在其容纳了多少钢铁洪流。当吉隆坡的双峰塔玻璃幕墙映出无数困在车龙里的倦容,当乔治市的百年骑楼下再没有孩童奔跑的笑声,当新山长堤的尾气模糊了国境线的晨昏——或许我们终将明白:交通政策的终极考核,从来不是车流速度表上的数字,而是那个最朴素的画面:一个孩子能否攥著零钱,独自安全地从家走向学校。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周三下午在白宫玫瑰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表,说明将对各国开征的对等关税。(图取自法新社)

特朗普宣布“打折”后对等关税 向马来西亚课征24%

阅读全文

【大马入列肮脏15国】四类商品首当其冲 最“受伤”领域呼之欲出

阅读全文

拳王比赛中突昏迷送医亡 调查委员会将厘清死因

阅读全文

【大马入列肮脏15国】对等关税冲击令吉 兑美元贬至2个月新低!

阅读全文

虽部分居民可重返家园 “此地不宜久留” 【东方头条】 2025-4-3

阅读全文

劳工组织:24%关税恐造成大马员工失业【东方头条】 2025-4-3

阅读全文

章景皓:从半导体大国到半导体强国

八方论见

近期,我国政坛引发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是以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为首的政府与英国晶片设计巨头安谋公司(Arm)的深入战略合作。...

阅读全文

林南冬:我们总在唐人街疾呼“多元文化”

八方论见

“在这张最著名的竣工合照上,为什么没有一个华人的身影?是我们不配吗?”这句台词出现在2025年农历新年档电影《唐探190...

阅读全文

崔慈恩——国会服务法:国盟弃权暴露政治投机

八方论见

国会服务法令修宪案在2025年3月4日于国会通过,以148票赞成、57票弃权的压倒性的通过,象征著我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

阅读全文

张优杰:特朗普是欧洲及全球所需的常识型反战领导人

八方论见

白宫椭圆办公室内,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及万斯之间的争执与激烈争论,揭示了当前现状及传统战争应对方式的真正问题与障碍。这场已经...

阅读全文

王会学:昌明政府迈向法治与言论自由的坚实步伐

八方论见

2025年2月26日,《媒体理事会法案》在国会下议院成功通过三读,这一历史性进展无疑为马来西亚的言论自由和媒体监管带来了...

阅读全文

华教心:华研的创举

八方论见

一直期待马来西亚华社会出版一本华文词典,有马来西亚色彩的华文词典。联营出版的《最新汉语大词典》(第五版)勉强可以说是30...

阅读全文

赖芊翠:6.3%的惊喜伏笔

八方论见

2024年公积金局宣布的6.3%派息率,给不少会员带来了惊喜。无论是传统储蓄户口或伊斯兰储蓄户口,均享有相同的派息率,打...

阅读全文

谭政宗、曾志涛:先买后付——精明消费还是债务陷阱?

八方论见

“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现象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个由金融科技驱动的支付方案已...

阅读全文

张溢豪:招牌背后的民主缺口:从茨厂街看大马地方自治困境

八方论见

吉隆坡茨厂街牌楼的中文招牌保卫战虽以虚惊一场收场,却意外掀开马来西亚地方治理的深层伤疤——这个东南亚国家已持续59年没有...

阅读全文

朱逊:出席华教论坛《前瞻华教未来:林晃昇的历史遗产及当代意义》后感

八方论见

2月22日笔者出席董总举办的华教论坛《前瞻华教未来:林晃昇的历史遗产及当代意义》后,个人有些想法和感受,借此机会与各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