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在教学现场,一般教师把课程看成是学习内容,而学生学习内容的过程就是老师一种教学行为,有教学就有目标。教育目标连续的另一端是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独中教育经常提及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自觉自学自律的学风”、“师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等办学理念。
这些目标都与社会的需求和期待相关联,也是许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重点工作。“教师会教、乐教;学生会学、乐学”的口号,董教总在十多年前就向所有独中的办学者提出,更符应了董总于2005年发布的《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及2018年推介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
当有学生因课业或其他问题自杀事件发生的当儿,大家都很难过、婉惜,但更多的是无奈。而网民在留言中,同情、责备、挖苦、酸言酸语的也不少。无可否认的是学生自杀是属个案,但每个个案都应值得我们去深思,不能只归咎于家长的管教、学校的体制、老师的严格要求或当事人的抗压力不足就完事。教学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乐教乐学”不等于没有压力、不做功课,只是玩乐。
以学生能力为前题
乐教和乐学指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以学生的能力作为前题,相关单位给予协助,使得师生能在一个既定的空间、时间中完成所要学习的目标。同一活动可以有多个目标,应以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学习程度而定,让学生问题回到学生群中解决,这种方式应该是快乐的教学过程。
此外,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乐于发言,教学活动结束后,脑子中能回味,事后学生会有反省、改善、思考、分享或可惜的反应。这就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快乐的学习过程。
当然,也许有老师会说,讲很容易或你来当老师试试看等负面的字眼。其实,很多教育课题问题在于“人”,如教师的思维、心态、用心程度,还有学校的支持、鼓励及适当的表扬等。为什么长期以来有人认为老师、学生不快乐?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改变。任何事物的改变不能靠单方面,教育不只是教师的事,大家都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改变者,教育改革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人在思想观念上必须要改变。
教学是门复杂艺术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学校教师的教学大多数是以目标为导向,纸笔考试为主要的评估工具,分数为学生成就的最后分等指标。要淡化师生的“不考不读,小考小读、大考大读”的观念,在评量方面需采取多元综合评量模式,及突破传统,以及必须进行渐进式的教育改革。
因此,就需要有人来领导学校的课程和教师的教学,以发展校务和协助改进教师的教学效能。这时校长就是学校的灵魂人物、领头羊,也是理所当然的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要塑造一个“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校园文化,全体成员就必须要有共识,一起向学校的办学愿景和使命迈进。
教学本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它富创造性;它又和其他艺术不同,不能单凭天赋,它需要有精湛的教育专业,需要爱心和特殊知人的能力,然后才能谆谆善诱,因材施教。比如园丁及医生,园丁须适时适量的给幼苗浇水,医生须懂得病情才能开药。
所谓育人要先知人,当老师面对学生懒惰、不爱读书等问题时,在这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教育的改革,必须与思想观念的更新连在一起讲。如果只谈改革,而想法却没改变,只是在技术层面去改,例如怎样把课文教得好一点、动听一点,这固然重要,但这之后,可能教育问题还是未解决。所以,重新建立一种新的认识,赋予传统新的生命、新的内容才是整个独中教育发展要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