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被动和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不断被消弱。
人性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育不能只关注那些可能会成为科学领域的精英,或政商界领导精英的部分特优生,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及发展。
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被老师牵著走,教师没有顾及学生不同知识生长点的差异,传授给不同个体但同一个管道的资讯,这种求同式的教学,是制造一个统一标签的典型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个体接受的差异被摒弃,学习中的主体性被减弱,个性发展受到压抑,渐渐的学生就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可以用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并扩展每个学习者的空间。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的单向资讯传递,而应该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在各种资讯的回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共用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
传统的教学观基本上否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学的意义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离开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而在教的意义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资讯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校的设定课程中,班会是学校思想工作的重要管道,班会应定位为学生课堂活动课,学生在其中角色是积极的组织者、具体的主持者和热心的参与者,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课前的策划者。应把班会时间还给学生,把班会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活动课,充分激发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
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做学生的保姆,学生终究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独立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为什么要遵纪守法,如何做人?为什么要奋斗,如何奋斗?让他们真正有机会体会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