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玛7月1日发表的〈华人入阁的弱势平衡策略应用〉一文,充满很多想当然耳的推论。
他为了替两名缺乏民意支持的政治人物──刘胜权及叶娟呈缓颊,把他们的官话当成一回事,即他们在无法回应华人社会的诉求时,摆出“我不是华人部长,而是全民部长”的谈话。
可是,话说回头,如果刘胜权及叶娟呈不是华裔,首相纳吉大概不会委他们为部长。那是因为马华民政兵败505大选,马华更早前通过了“败选不入阁”的议案。纳吉在发表“华人海啸”论后,也面对朝中无华人的窘境,才找个NGO兼商人刘胜权当个空头司令。叶娟呈更是对东马政党的“打赏”。
因此,迦玛再指出“可很多人,特别是华团华媒愣说内阁无华人代表”。那是因为这两人并不熟华人事务,只是挂著华人身份罢了。何况,这两人不但代表不了华人,更不全民。如果没有华团华媒和他俩接触,这两人在政坛的价值何在?《马来西亚前锋报》不会卖他们的账、马来人更没有兴趣找无实权的华官,直接找巫统部长就OK了。这就是迦玛笔下的“不是华人部长,而是全民部长”?华团和华教组织愿意找上刘胜权及叶娟呈,代表著他们对华人社会还有价值,否则,要全民的话,华团华教人士也可找巫统部长,这样不就更1Malaysia?但纳吉当初委此两人官职,本来就是为了应付华人事务,只是这两人无法胜任而己。
纳吉日前委任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当首相署部长,管的是华人新村事务、华人中小型企业发展、以及跟华人中小型企业有关的微型贷款计划,甚至华小事务也可沾上一手。
这是否也等于说,之前的两位“不是华人部长,而是全民部长”的政治人物有负所托?或者没有那么“全民”?否则,纳吉要谈1Malaysia,何必允许魏家祥沾手华小事务?过去华人新村事务、华人中小型企业发展在“全民部长”刘胜权底下有了多大的进展?如果硕果累累,何必再让马华沾光?
至于迦玛说的“505闹得轰轰烈烈,好不容易把马华作成7-11,行动党囊括38个国席和95个州席,可最终部长副部长官位还是归了马华民政,让那些把票投给民联的华人情何以堪!”,思维模式也十分混乱。
为何比较火箭马华?
民联根本没有执政中央。所以“行动党囊括38个国席和95个州席”和“可最终部长副部长官位还是归了马华民政,让那些把票投给民联的华人情何以堪!”也没有关系可言。
除非民联执政中央,否则行动党再多10个议席,把马华彻底消灭,也同样“最终部长副部长官位还是归了马华民政”。这是基本逻辑。至于“让那些把票投给民联的华人情何以堪!”也风马牛不相及。把票投给民联的人也明白,除非民联执政,否则国阵还会请马华入阁当官。真不知有什么“情何以堪”?
迦玛认为纳吉是个改革者。“但在我看,改革天天在进行,不改革巫统纳吉肯定早已倒台。巫统党选改了,政治策略改了,法律在大幅度修改,警察处理示威的方式也在改。”、“转头问问,行动党和马华改了些什么?他们连改的方向在哪儿也不知道。”
迦玛可以像《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郑丁贤一样,高度肯定纳吉的改革,甚至像郑氏那样狂赞“纳吉把大马民主推进20年”。这是他的权利。然而,迦玛肯定纳吉改革之余,批评行动党和马华,而不是批评行动党和公正党,也掉入了他长期宣传的政治烟囱。行动党和马华比较接近的属性,是它们都在追逐华人选票,但把国阵对手和伙伴归入一组谈改革,有点不伦不类。除非要证明“华人政党不长进”,“巫统已大幅改革”,但那已是政治广告,不也是政治烟囱了?
最后,他为大马政治舞台写了剧本,说“在大马,华裔大亨是巫统最真实可靠的合作伙伴,华基政党不过是这些巨商手中的棋子,一些领袖不但靠商业巨头包养,还得替他们做事。”这显然太抬举了。大马十大银行的真正持有人早就不是华裔,而是国企和巫统朋党拥有。榴梿台背后的金主大亨,也与巫统交情匪浅,值得多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