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有家长给家务明码标价,为孩子提供各种“工作赚钱”的机会,例如:
扫地1令吉
晾衣3令吉
洗车8令吉……
家长这么做,不仅仅希望孩子能掌握生活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同时也能体会到大人的辛劳,知道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金钱得来不易,不能随意挥霍。
学习生活技能、金钱管理,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都是重要的家庭教育内涵,但是把家务与金钱回酬联结起来,却可能模糊焦点,给人格正处于塑形阶段的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家务事是每个家庭成员需共同分担的责任,是对家庭表示重视,对家人表示关爱的一种方式。给家务明码标价,按劳付费,让家务成为可选择的交易,将弱化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感受不到分担家务是应尽的义务,是体贴家人、关爱家人的具体表现。
当孩子只为得到奖励才做家务,哪天他觉得累了,不想要钱,或回酬不如预期时,是不是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理所当然地回应:“我今天不想赚钱,所以不做家务”呢?
按劳付酬,有工作就有酬劳,虽然能让孩子体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看似科学民主,合情合理,但稍有不慎,却可能养成金钱至上,习惯用金钱来衡量一切、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孩子在学会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学会了天下没有白做的事,到最后会不会精明到没有朋友呢?难道这是父母想要的教育成果吗?
相信大家都曾听说,西方父母鼓励孩子透过做家务的方式来挣取零用钱,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给所有家务提供酬劳。对于孩子有能力,也有义务完成的家务如整理房间、收拾饭桌等,是没有酬劳的,意味著他们把家务分成“义务”和“有酬劳”两种。有意效仿的父母,不能不注意这一点。
驱动力
父母、家人的感激与肯定,是驱动孩子做家务的重要动力。孩子完成家务后,父母要不吝给予肯定,表示感谢,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对其他家庭成员有什么意义,有多么重要,为自己“有能力为家人付出”感到自豪,这样的成就感、归宿感是金钱奖励所不能比拟的。
偶尔不妨设下一些具体的目标,如告诉孩子,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家务后,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一起玩,一起做大家喜欢的事,或一起吃什么好吃的……同样是奖励,这是为了犒赏大家的辛劳,欢庆工作的完成,跟明码标价,做一件家务就能得到若干报酬的交易方式并不相同。
最后,希望家长不要担心做家务会剥夺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要求他们专心读书就好,或嫌弃孩子做起家务来不够利落,而宁愿一手包办,把所有的家务都揽上身。有时自己做的确比较快,但这不仅剥夺了孩子锻炼生活技能,学习成长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向心力,非常可惜!